江南水乡,白墙黛瓦,青石板路蜿蜒如棋盘上的纹路。这城里最热闹的去处,莫过于贡院旁的茶摊。每日里,茶香袅袅,棋声叮咚,总有一群人围着看一个青衫男子下棋。
这男子姓陈,名青云,本是城里有名的才子,却因痴迷棋道,连考三次举人不中,索性抛了功名,整日在茶摊与人下棋。时日久了,人们不再唤他陈公子,只称“棋痴”。
棋痴下棋有个规矩:不论对手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他都一视同仁;不论赌注是金银财宝还是粗茶一盏,他都欣然应战。怪的是,自他在这茶摊设局以来,竟未尝一败。
这一日,春雨初歇,棋痴正与城里米行的张老板对弈。张老板手持黑子,眉头拧成了疙瘩,棋盘上他的黑龙已被白棋团团围住。
“陈兄,就让我这一子,就一子!”张老板额头冒汗,捏着棋子的手悬在半空,迟迟落不下去。
棋痴端起粗瓷茶碗,轻啜一口,笑道:“张老板,棋局如人生,让了一子,便是另一个人生了。”
正说话间,一个背着柴火的樵夫路过,瞥了眼棋盘,忽然“咦”了一声。棋痴抬眼望去,见那樵夫四十上下,面色黝黑,一双手布满老茧。
“这位大哥也懂棋?”棋痴笑问。
樵夫放下柴担,抹了把汗:“小时候学过些皮毛。只是觉得这棋局...似曾相识。”
棋痴来了兴致,起身将樵夫拉到座位前:“来来来,与我对弈一局如何?”
樵夫连连摆手:“我这粗人,哪配与先生对弈。”
“棋道面前,人人平等。”棋痴执意相邀,樵夫推辞不过,只好坐下。
不料这樵夫棋风怪异,不按常理落子,时而似初学者般胡乱布局,时而又如高手般妙手偶得。棋痴渐渐收起轻慢之心,全神应对。两人你来我往,棋盘上杀得难解难分。
眼看棋痴的白棋已占上风,樵夫忽然长叹一声:“先生棋艺果然高明,只是太过执着于胜负了。”
棋痴笑道:“弈棋之道,不就是为了争个胜负么?”
樵夫摇头:“城南十里,小河边有座残碑,上面刻着一局棋。先生若有兴趣,不妨去看看。”说罢,他推盘认输,起身挑起柴担,大步离去。
棋痴望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次日清晨,棋痴果然寻到了城南小河边。拨开齐腰的荒草,果然见一块半人高的青石碑斜插在土中,碑上密密麻麻刻着一副棋局。
棋痴只看一眼,便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
这棋局初看杂乱无章,细看却暗藏玄机,黑白两子纠缠不休,看似白棋占优,实则暗藏杀机;看似黑棋将败,却又隐现生机。更奇的是,这棋局仿佛有生命一般,看得久了,那些刻痕竟似在棋盘上活了过来,化作千军万马,在眼前厮杀。
棋痴如痴如醉,当即在碑前坐下,从怀中取出随身携带的微型棋盘,对照碑文摆起棋来。
一日过去,棋痴纹丝不动。有牧童赶牛经过,见他对着石碑发呆,好奇地问:“先生,你在看什么?”
棋痴恍若未闻,口中喃喃:“妙啊,妙啊...”
两日过去,一场春雨不期而至,棋痴浑身湿透,却仍目不转睛地盯着石碑。有个好心的农人给他送来蓑衣和饭食,他接过后放在一旁,竟忘了吃喝。
三日过去,棋痴已是形容枯槁,嘴唇干裂,双目却亮得吓人。他手中的棋子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始终无法落子。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他时而大笑,时而痛哭,状若疯魔。
到了第四日清晨,早起打渔的渔夫发现棋痴倒在碑前,已然气绝身亡。奇怪的是,他脸上没有痛苦,反而带着一种恍然大悟的微笑,仿佛参透了世间至理。
更令人惊奇的是,那石碑上的棋局,不知何时多了一子——正是解开全局的关键一手。可四下并无他人,这子从何而来,成了无人能解的谜题。
消息传开,城里哗然。有人说棋痴是走火入魔饿死的,有人说他是被棋局吸走了魂魄,也有人说他是悟道升仙了。
县太爷派了仵作验尸,结论是饥渴劳累过度而死,并无他杀嫌疑。棋痴无亲无故,城中敬他棋艺的人凑钱买了口薄棺,将他葬在离石碑不远的山坡上。
自那以后,石碑的传说越传越神,不少棋手慕名而来,想要破解那局“鬼棋”,却无一不是悻悻而归。有人说那棋局根本无解,也有人说看懂之后会折寿,渐渐地,敢来挑战的人越来越少了。
转眼三年过去,城里来了个游方道士,途经石碑,驻足观看良久,忽然抚掌长叹:“好一局‘人生棋’!”
旁边茶摊的小二好奇,上前询问:“道长,何为‘人生棋’?”
道士指着碑文道:“这棋局看似争胜,实则争和;看似争和,实则争悟。每一步都如人生抉择,得失成败,皆系一念之间。设此局者,必是得道高人。”
小二便将棋痴之事说与道士听。道士听罢,沉默良久,方才叹道:“这位施主不是饿死的,他是用自己的性命,解了这道题啊。”
“此话怎讲?”
道士道:“这棋局最后一步,需以心代子,以魂入局。他三日三夜不食不眠,神游物外,魂魄已入棋中,走完了那最后一步。看他死时面带微笑,便是悟道之相。这不是棋局,而是人生的一道无解难题,他用自己的生命,解了这道题。”
小二似懂非懂,却把这话记在了心里。自此,石碑的故事又添了几分玄妙色彩。
再说那樵夫,自棋痴死后便再未出现。有人说曾在深山中见过他,已是一派仙风道骨;也有人说他本就是山中修仙之人,特来点化棋痴的。
至于那石碑,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被闪电击中,裂成数块,散入河中。翌日人们发现时,只余一地碎石,上面的棋局再也无法辨认。
有人惋惜,有人庆幸,唯有茶摊的老掌柜悠悠道:“碎了也好,这世上少个执念,多份清净。”
然而石碑虽碎,棋痴破局的故事却口耳相传,越传越远。每逢清明,总有棋友到棋痴坟前祭奠,摆上一局棋,斟上一盏茶,仿佛那个青衫男子依旧坐在对面,拈子微笑。
而关于人生的无解难题,是否真要用生命去解答,成了每个人心中各自揣摩的棋局。
这一日,又是个春雨绵绵的午后,茶摊里来了个少年,自称是棋痴的远房侄儿,听闻叔叔的故事,特来祭拜。
少年在棋痴坟前上了香,又到河边石碑原址凭吊。河岸边,一个白发老翁正在垂钓,见少年寻觅的模样,笑问:“小兄弟,可是来找那石碑的?”
少年点头:“老伯可知石碑的来历?”
老翁收起鱼竿,目光悠远:“那石碑啊,据说是百年前一位围棋国手所立。他一生求一败而不可得,临终前设下此局,言道能破此局者,可得棋道真谛。”
“那这棋局,究竟有何玄机?”
老翁微微一笑:“有人说它是生死局,一步错,满盘输;有人说它是情义局,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有人说,它就是你我正在下的一盘棋。”
“你我的棋?”少年不解。
老翁指了指天,又指了指地,最后指向少年的心口:“天地为盘,众生为子,每一步都是选择,每一子都是因果。你叔叔看懂了这一点,所以他含笑而逝。”
少年似懂非懂,还想再问,老翁却已背起鱼篓,哼着乡野小调,蹒跚而去。
夕阳西下,少年独自站在河边,望着潺潺流水,忽然明白了什么。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有些难题,本就没有标准的解法,唯有放下执念,方能得大自在。而他的叔叔棋痴,或许正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明白了这个道理。
少年对着河水深深一揖,转身离去。他的脚步轻快,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远处山峦如黛,近处杨柳依依,一抹晚霞染红天际,如棋局终了,落子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