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给郭家乡初级中学的砖瓦镀上一层青灰,当陆昭雪和阮清欢踩着夕阳离去的身影消失在山坳后,刘昊独自站在空荡荡的宿舍里。霉斑像黑色的蛛网,沿着墙角肆意攀爬,摇摇欲坠的窗框在穿堂风里发出呜咽。他伸手触碰剥落的墙皮,指尖瞬间沾上潮湿的碎屑,露出里面发黑的砖块 —— 这场景,比他在金三角潜伏时栖身的竹寮还要破败三分。
“周校长,能借我些伐木工具吗?” 刘昊推开校长室虚掩的门,老旧的木门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周致远正戴着老花镜批改作业,煤油灯昏黄的光晕下,红笔在作业本上划出歪歪扭扭的勾叉。老人抬起头,浑浊的眼睛望向窗外那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枯枝般的手指摩挲着教案边缘:“那片林子是孩子们种的,不过……” 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苍白的手按住胸口,“要是能改改宿舍也好,这些年委屈老师们了。”
得到许可的次日凌晨,薄雾还笼罩着山林,刘昊已经握着锯子走进树林。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深秋的阳光穿透层层枝叶,在地上洒落铜钱大的光斑。他仰头打量一棵足有 70cm 粗的楠木,树皮上还留着孩子们用小刀刻下的稚嫩名字。金属锯条咬进树干的瞬间,木屑纷飞如金箔,混合着树脂特有的清香。汗水顺着他脖颈滑进衣领,浸透了洗得发白的衬衫,而那棵楠木在有节奏的推拉下,终于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轰然倒地,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灰雀。
接下来的日子,校园里回荡着此起彼伏的斧凿声。清晨五点,当第一缕阳光爬上老槐树的枝桠,刘昊已经在敲打木板,木屑簌簌落在沾着露水的草地上;深夜,月光为他的身影镀上银边,他仍就着马灯的昏黄,用砂纸细细打磨竹片,直到每个棱角都温润如玉。三间不足三十平的宿舍里,木屑与竹屑齐飞,空气中浮动着草木的芬芳,混着偶尔飘来的镇上的饭菜香 。
改造第二天,三张崭新的楠木床立在宿舍中央,木纹里还带着森林的清香,床头特意打磨出圆润的弧度,防止磕碰;第三天,他用竹子和木材制成桌椅、柜子,粗糙的表面被打磨得温润光滑,抽屉边缘甚至刻上了简单的花草图案;第四天,他踩着摇晃的木梯爬上爬下,用竹篾编织成镂空吊顶,又用新伐的木板替换了破旧的墙面,缝隙处还细心地抹上掺着碎稻草的泥浆;第五天,操场上竖起了两张乒乓球台和一个简易篮球架,篮板是他用废弃的广告牌改制而成,还刷上了从镇上捡来的红漆;第六天,带着桐油香气的木门和镶着玻璃的窗户安装完毕,阳光终于能完整地照进屋内;第七天,闲置的房间摇身一变,成了炊烟袅袅的厨房,灶台里跳动的火苗映红了他刚毅的侧脸,他甚至用石头垒了个简易的置物架,摆放着从河边捡来的鹅卵石做装饰。
第八天清晨,刘昊骑着向老乡借来的三轮车直奔县城。车斗里的物件随着颠簸叮当作响,除了灯泡、锅碗瓢盆、崭新的床垫和雪白的蚊帐,他还特意多买了几卷彩色胶带。返程时,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车上满载的希望一起,在乡间小路上拖出一串欢快的音符。这几日在镇上匆匆解决三餐时,他总会在小卖部多停留片刻,目光扫过货架上的练习本和铅笔 —— 等安置妥当,该给孩子们准备些新文具了。
第九天清晨,秋日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郭家乡初级中学的围墙上。当张莹莹、乔欣等人结伴返校时,眼前的景象让她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原本坑洼泥泞的地面,此刻蜿蜒着两条整齐的石头路,鹅卵石镶嵌成花朵的图案,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两个崭新的木质乒乓球台立在操场东侧,台面还残留着桐油的清香,旁边的木质篮球架上,篮板的红漆鲜艳夺目,与蓝天形成鲜明对比。
“这…… 这是我们学校?” 陆昭雪瞪大眼睛,香奈儿外套的下摆被山风吹得轻轻晃动。阮清欢摘下墨镜,精致的妆容下难掩惊讶,她伸手抚摸着乒乓球台光滑的表面,“这些都是刘昊一个人做的?”
众人沿着石头路走进校园,目光立刻被焕然一新的宿舍吸引。四间平房的瓦片全部换成了黛青色的新瓦,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推开雕花木门,屋内弥漫着淡淡的木香,镂空的竹编吊顶下,白炽灯取代了昏暗的瓦斯灯,将房间照得亮如白昼。每张楠木床都配有精致的床头柜,墙面装饰着用竹片编织的花鸟图案,原本破旧的角落,如今摆放着用石头和木材制作的置物架,上面整齐地码放着新购置的生活用品。
“刘老师!” 周致远的声音从厨房方向传来,带着明显的怒意。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老校长站在新落成的厨房门口,花白的头发在风中凌乱,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采购清单,“你看看这些!白炽灯、新床垫、还有这满院子的木料,得花多少钱?学校经费根本报不了!”
刘昊正蹲在灶台前调试炉火,听见质问,他直起腰,工装裤上还沾着木屑。看着周校长气得发红的脸,他咧嘴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周校长,您在这儿扎根四十年,把青春都献给了山里的孩子。这些就当是我给学校的见面礼,不用报销。”
周致远的手突然颤抖起来,采购清单 “啪嗒” 一声掉在地上。他上前一步,紧紧拉住刘昊布满茧的手,浑浊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好孩子……” 老人声音哽咽,说不出更多的话。一旁的张莹莹红了眼眶,乔欣悄悄掏出手帕擦拭眼角,就连一向高冷的阮清欢,眼神也变得柔和起来。
山风掠过焕然一新的校园,吹得屋檐下的铜铃轻轻作响。阳光透过新窗户洒在课桌上,仿佛预示着,这个曾经破旧的乡村学校,将迎来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