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素轻轻扶住婆婆的胳膊,心里也满是感动。
从安父坟上下来,一大家子人的心情都有些沉重,又带着一种完成仪式后的释然。
一行人没有直接回县城,而是去了安青山和林素素在寨子村新盖的那栋气派的三层小楼。
虽然平时没人常住,但安大伯老两口每隔段时间都会回来打扫,屋里屋外都收拾得干净整洁。
刚在堂屋里坐下歇口气,院门外就传来了动静。
\"红英娘!青山!听说你们回来了?\"
安大伯浑厚的声音传了进来,只见他和邱荷花提着个篮子。
里面装着还带着露水的青菜和一只处理好的肥母鸡,笑呵呵的走了进来。
\"大哥,大嫂,你们咋来了?快屋里坐!\"
安母连忙起身招呼,安青山和林素素也赶紧迎上去。
\"这不听说你们一家子都回来了嘛!正好家里菜园子的菜吃不完,杀了只鸡,给你们添个菜!\"
邱荷花笑着把东西递给林素素,目光却不由自主的带着几分好奇的瞟向了站在安母身旁的张振邦。
几乎是前后脚,安四婶那爽朗的大嗓门也响起来了。
\"哎呦!可赶上了!我估摸着你们就得来这儿!\"
只见安四婶端着个大筲箕,里面是满满一筲箕白白胖胖、还冒着热气的大包子。
后面跟着安春耕和秋菊,秋菊怀里还抱着他们胖乎乎的小儿子。
\"四叔,四婶,春耕哥,秋菊嫂子!\"
安青山和林素素又是一通忙活的招呼。
\"快快快,刚出锅的猪肉白菜包子!趁热吃!\"
安四婶把筲箕往桌上一放,眼神也是毫不掩饰的打量起张振邦来,脸上带着热情又八卦的笑容。
这下,安家这新盖的楼房里可真是前所未有的热闹。
大人们寒暄着,孩子们则早就凑到了一起,安安欣欣带着大丫二丫和全全康康,围着秋菊怀里的小弟弟看稀奇,辰辰和悦悦也咿咿呀呀的想加入。
安母哪能不明白大哥大嫂和四弟妹的心思?
说是来送菜送包子,其实就是想来亲眼瞧瞧张振邦这人。
她脸上有点微微发烫,但心里却并不反感,反而早晚得见。
她拉了拉张振邦的衣袖,落落大方地介绍道。
\"大哥,大嫂,四弟,四弟妹,这是张振邦。\"
她顿了顿,还是加了一句。
\"我们在一块过日子了。\"
张振邦不卑不亢的笑道。
\"安大哥,安四弟,你们好。\"
安大伯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不太会说话,只是憨厚地笑着点头。
\"哎,好,好!张同志坐,快坐!\"
安四婶是快人快语,上下打量着张振邦,啧啧称赞。
\"哎呀,红英娘,你这眼光可不错!张大哥这一看就是干大事的人!比咱们这些土里刨食的强多了!\"
这话把安母说得脸更红了,嗔怪地瞪了四弟妹一眼。
\"就你话多!\"
张振邦倒是很从容,笑了笑说。
\"我就是个快退休的老头子,往后还得跟各位乡亲多学习。\"
气氛一时有些微妙的尴尬。
灶屋忙活的时候。
安大伯娘拉着安母的手,低声问。
\"对你好不?\"
得到安母肯定的眼神和微微点头后,她脸上露出了放心的笑容。
安四婶则已经开始发挥她强大的社交能力,凑到张振邦旁边,开始问东问西。
\"张大哥,听口音不是咱本地人吧?以前在哪儿高就啊?现在退休了习惯咱这乡下不?\"
张振邦一一耐心回答,语气平和,既不炫耀也不隐瞒,说到自己以前在部队、后来在地方工作,现在退休了觉得安家挺好,安静踏实。
他说话不拿架子,很快就让安大伯和安四叔这两个本分的庄稼人打消了距离感,觉得这位城里来的老干部还挺随和。
这时,安母和妯娌们一起忙活起来,把安大伯家拿来的鸡炖上,又炒了几个清爽的时蔬。
把安四婶拿来的大包子热了热,一顿简单却丰盛的午饭就准备好了。
众人围坐在大圆桌旁,孩子们单独开了一小桌。
饭桌上,气氛就更加融洽了。
张振邦和安大伯、安四叔聊起了庄稼收成,居然也能说上几句,还不时给安母夹菜,动作自然。
安母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在自家兄弟妯娌面前,但看到张振邦那坦荡的样子,她也慢慢放松下来。
安青山和林素素看着这一幕,心里也彻底踏实了。
张伯得到了家里主要亲戚的认可,娘以后在村里走动,腰杆也能更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