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还道是她耍心机拖延,原来不是……
“畏寒?”李令行沉吟片刻,开口道:“下个城镇吧。到时候看看能不能给她买件貂或者狐裘,那个更保暖。”
寒影闻言点头,起身走到马车附近,另起一堆柴,准备生火。
这样姑娘或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这一次,对于自家主子提出买貂裘的事,博古难得没有反对——毕竟手里还端着人家熬的汤,吃人嘴软。
一行人抵达下一座城镇时,已是第三日的晌午。
还未进入凤翔府,李令行就提前吩咐博古备好银两,打算一进城就去买貂裘。
然而当他们来到城门前,映入眼帘的只有满目疮痍。
没有往来百姓,没有守城官兵,唯有被战火焚毁的残垣断壁,焦土遍布。
凤倾城蹙眉下车,小心踏过焦黑的砖石,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重。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夹杂着若有若无的腐臭,连风中都是腐朽的气息。
寒影上前搀扶着她向前走去,李令行与博古几人紧随其后。
李令行目光晦暗地扫视四周,掌心微微沁出冷汗。
失策了。早知此地是这般光景,他绝不会选择走这条路。
他好不容易才缓和下来的关系,怕是要因眼前这一幕而前功尽弃。
父王信中虽提及定川寨大捷后挥师南下,他却忘了问清楚都经过了哪些城镇。
本想这几日寻个合适时机向她坦白身份,如今看来,表明身份的时机只能再往后推了。
以她的性子,若此时知晓,莫说委身于他,怕是会立时拔刀相向。
想起她对狗娃那般护短的性子,李令行心知,若此刻揭穿身份,她定会与他势不两立。
思及此,他眉头紧锁。行程不能再耽搁,父王那边早已不耐烦了。
毕竟父王子嗣众多,他虽是嫡子,但在西夏,这个身份未必能保他万全。
凤倾城并未因道路难行而停下,一步一步走向城门大开的凤翔府。
博古担忧地看向主子,接下来会不会……
“凤倾城……”李令行出声唤道,他想阻止她继续前行。
凤倾城脚步一顿,却没有回头。
“城里应该没人了,不如咱们换个地方借宿,现在时辰尚早。”李令行垂死挣扎。
“我去看看城中可还有成衣铺子。”她语气平静,“我衣衫单薄,需添置些衣物。”
说完,她不再理会身后的人,坚定地朝城内走去。
李令行站在城门口,目光穿透弥漫的烟尘,仿佛要看尽这座城的惨状。
如果他足够明智,此刻就该拦住凤倾城。
但他没有。不是他不够聪明,而是他知道拦不住——这女人的倔强,他早已领教。
于是他只得默然跟上。其余一切,只得暂且按下。
寒影在前为她开路,一步步清理出可通行的路径。
路上散落着碎石瓦砾、倒塌的土坯,还有贩夫走卒留下的残破摊架,那些曾经承载生计的木架竹筐,如今东倒西歪,皆半掩在尘土中,透着说不出的凄凉和哀婉。
凤倾城目光扫过这一切,心中异常平静,脚步也异常平稳,不见丝毫虚软。
城中一片死寂,只有几声乌鸦地啼叫划破凝滞的空气。
街道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很多烧焦的木炭块,长短与人的身量差不多,散落四处。
即便已被烧焦,却仍被野兽与秃鹫啃噬得面目全非,露出森森白骨。
寒影看着这一幕,心头一阵阵发寒。
他虽见过血、见过生死,可眼前的景象让他几乎迈不动步。
“姑娘,要不我们回去吧。”他一个大男人尚且如此,姑娘一个未出阁的女子,目睹这一切实在有些太过残忍。
凤倾城没有回答,却问了另一个问题:“寒影,你怕吗?”
她的声音轻而克制,好似眼前这一切根本吓不到她一般。
她忽然停下脚步,转向一具约莫到她腰腹高的小尸体前。
这一具不知为何并未被烧焦,尸身已开始腐烂,衣衫被撕裂得破碎不堪,下身几乎无一物蔽体,胸前插着一柄短刀。双眼圆睁,有蛆虫正从其间缓缓蠕动爬出。
寒影不忍地别开目光。看这身形,这孩子不过六七岁,最多超不过八岁。
她应是先被凌辱,而后被杀,因此才未像其他人一样被焚毁。
在她不远处还有两具尸体,从位置与死状来看,应是她的家人——临死前他们仍在挣扎,似乎拼命想往这边爬。
凤倾城静静看了地上的尸身片刻,随即解开身上的月白外衣,蹲下身,轻轻盖在小姑娘身上。
“寒影,火折子。”
寒影转过头,从怀中取出火折子递上。
凤倾城亲手点燃火折,引燃了那件月白衣裳。
火焰蔓延,地上传来哔啵作响的燃烧声,那是腐肉被烧着的声音。
“走吧。”凤倾城起身回头,朝城门口方向走去。
李令行紧跟其后,将刚才那一幕尽收眼底,垂在袖中的双手悄然握紧,身体忍不住有些微微发抖。
见凤倾城走近,她原本就不厚的衣衫如今只剩中衣和里衣,更显得身形单薄。
他解下自己的外袍递过去:“天凉,披上吧。”
凤倾城看了他一眼,并未伸手,只是继续往前走。
“谢谢,不用。”
后面跟上来的寒影见状,连忙脱下自己的外衣为姑娘披上。
凤倾城没有拒绝,拢了拢衣服,好抵御那仿佛能侵入骨髓的寒意。
李令行眸光微动,沉着脸跟了上去。
他未再开口,只默默跟在后面。
“令行公子,你说西夏该不该死?”凤倾城地忽然出声,惊住了身后几人——包括寒影在内,所有人都以为她正独自沉浸在悲伤中。
李令行沉默片刻,沉声道:“成王败寇,没有什么该不该死。今日若是西夏败了,你看到的累累白骨便是他们。”
“是吗?成王败寇?”凤倾城轻轻一笑,那笑声里带着说不尽的凉意,“你说得没错,弱肉强食,古来有之,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