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卧的门在眼前轻轻合上,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响,却像一道清晰的隔离指令,将余夏独自留在了客厅的寂静里。
他脸上的笑容缓缓褪去,但那种明亮的余温似乎还残留在空气中。
他没有移动,只是站在原地,大脑中的高性能处理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运转,冷却的理性迅速覆盖了方才情感的短暂失控。
【核心状态更新确认】
关键信息1:基于她早餐时的调侃而非质问,以及后续相对自然的态度,江静知没有将“V2.1清单”事件定性为“变态行为”或“过度窥探”。
关键信息2:她刚刚因“喜欢的人”这一关键词产生了剧烈反应,行为表现为语速加快、动作仓促、拒绝眼神接触、寻求物理隔离并表现为“逃避”。
【可能性分析】
高概率(75%):她已推测出“他喜欢的人”极大概率是她本人,且该可能性引发了她的认知失调或情绪波动。
中概率(20%):她联想到了其他潜在对象,并因此产生不适。
低概率(5%):她因其他未知原因突然感到不适。该可能性因缺乏数据支持,暂予保留。
【决策进程重启:进程A(支持表白) vs进程b(反对表白)】
进程A(支持)权重急剧增加至85%:
新论据:对方已感知到高可能性,沉默已无法维持现状。拖延可能导致误解加深或机会流失。
情感驱动:强烈的期待感与“窗口期”意识。风险承受意愿提升。
进程b(反对)权重下降至15%:
核心顾虑:被拒后对“璧途”项目的毁灭性冲击,以及剩余隔离期内的极端尴尬相处模式。该风险并未因新数据而减小,反而因挑明而增大。
【最终决策树构建】
IF选择表白→ thEN:
子节点1(成功,概率预估60%):关系升级,协同效率提升,项目获得最强情感与智力同盟。
子节点2(失败,概率预估40%):必须预设以下应对方案以规避项目崩溃风险。
方案A项目保全:立即提出“情感归情感,事业归事业”的补充协议,强调个人情感不影响专业合作承诺,请求给予时间调整相处模式。执行难度:高。
方案b个人牺牲:主动提出在项目过渡期后,自己逐步退出运营核心,保留股权,避免因个人关系影响团队。执行难度:极高,情感成本巨大。
方案c隔离应对:若被拒,立即调整隔离期间相处模式,设定严格工作交互边界,避免非必要接触,将伤害与尴尬控制在最低水平。执行难度:中
IF选择不表白→ thEN:
维持现状概率:0%,因对方已感知,现状已被破坏。
高概率结果:陷入猜测、试探与尴尬的循环,消耗大量情感与认知资源,同样影响项目效率。机会成本巨大。
【最终指令生成】
决策:表白。
理由:机会成本>风险成本。维持现状已不可能,表白是唯一有可能获得正收益的路径。
前置条件:必须优先完善【子节点2失败】的应对预案,确保项目核心利益不受致命打击。
执行时间:预案完善后,选择下一个合适的、非仓促的时机。
余夏深吸一口气,仿佛完成了最后一次系统自检。他走到吧台边,拿起剩下的半瓶冰水,一饮而尽。冰冷的液体划过喉咙,带走了最后一丝犹豫。
他看向那扇紧闭的客卧门,目光变得沉静而坚定。
他知道,代码已经写完,只剩下按下“运行”键的勇气。而这一次,他无法通过模拟来预测结果,只能等待真实的、由她给出的唯一答案。
风险已被计算,预案即将就绪。他决定向前走。
二人被隔离的第五个早晨来临了。
简单的早餐后,余夏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执行一个预演过无数次的指令,看向坐在吧台对面的江静知。
他的语气平静得如同在讨论一个技术方案,只是声调比平时低了约10%,语速也放慢了20%,仿佛为了让每个字都清晰可辨,也让她能听见他努力压制的、比平时稍显清晰的呼吸声。
“江静知,”他开口,目光先落在她的眉心,然后快速扫过鼻梁,在唇上停留了不到0.5秒,最终定格在她手中的筷子,避免了直接的视线压迫,“我这里有份报告,想请你复核。”
他递过去一张打印好的A4纸,递出时,纸张边缘被他无意识捻动的指尖留下几道细微的折痕。
江静知有些疑惑地接过,低头看去。标题映入眼帘:《关于核心合作伙伴关系升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她抬眼看他,他神色如常,只是喉结几不可察地滚动了一下。
“核心论点如下,”余夏继续陈述,声音平稳,“经过长期数据观测与协同测试,现有‘合作伙伴’模式,在情感带宽利用率、非理性决策容错率以及长期协同幸福感等维度上,存在优化空间。”
他的措辞严谨得像在宣读论文,但内容却让江静知的心跳漏了一拍。
接着,他指向报告下方附的一张简洁的折线图:“这是支撑论据之一。”
图的横轴清晰标注:时间线(自初次合作起,共1697天)。
纵轴是:瞬时心率,单位:bpm。
一条清晰的曲线在图上波动,总体平稳,但在某些特定日期——如雨夜相遇日、虎头山项目结束日、隔离开始日——出现显着峰值。而曲线的终点,最新一个数据点,被特意用红色标出,旁边注着一个小小的箭头和数字——
149 bpm。
余夏的目光终于抬起,再次快速掠过她的眼睛,语气带着一种近乎固执的认真:“这个数据点,采集自前天你端着桃子走进书房的那一刻。我校准了三次,设备误差范围±2。
结论……统计显着性极高。”
他停顿了一秒,仿佛在确认数据的最终有效性,然后给出了结论,用的是不容置疑的肯定句式,没有留下任何疑问的余地:
“因此,基于连续可靠的数据流,我判定自己进入了一种持续且不可逆的‘喜欢你’的状态。”
他终于说出了那个词。用最冷静的方式,包裹着最炽热的核。
? ?小剧场:
?
晖妈:话说,我们来到了第157章,157,要我妻?
?
余夏:所以?
?
晖妈:好吧,一切都是缘分和天意
?
余夏:耶!
?
江静知:......(只是投来期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