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伊人没说话,宋璃川在旁边说道:“不巧,我们的家在这儿。”
“你不是今天要相看亲事吗?”唐伊人刚问出这句话,只见温惠惠从对面大步走过来。
温惠惠看见唐伊人,剐了她一眼,转头冲于四临囔道:“你家穷成这样了,我没嫌弃你,你倒好,居然说我哥哥的不是。我哥哥这次没考上,那是运气不好,不代表你就比我哥哥厉害。以后我哥哥是要考状元的,你算什么东西?”
“骂得好。”庞氏端着水盆冲出来,朝着于四临泼过去。“滚,老娘才不会把女儿嫁给你这种穷鬼。”
于四临被泼了个正着,脸色难看。
庞氏瞪了唐伊人一眼,拉着温惠惠回去。
于四临抹掉脸上的水渍,大步走回温家。
从温家方向传来庞氏紧张的声音:“你做什么?不许拿走,送来的东西怎么能拿走?”
没过多久,于四临提着两斤肉和两包糕点走回来。
他带着一身水渍,看起来是那么的狼狈,但是他完全顾不上这些,一心只想拿走东西。
“你要不要去我家里收拾一下?”宋璃川问。
“如果方便的话……”于四临拱了拱手,“多谢东家。”
温惠惠站在院口,看着于四临离开的方向,气愤地说道:“娘,他去宋家了。”
庞氏叉着腰,骂道:“要不是唐玲珑说他以后会当上大官,老娘才不会把你许给他。他倒好,不知道珍惜这好不容易才得来的亲事,居然在这里编排你哥。你哥明明说了他是生病了才没有赶上考试,结果他说是因为连夜酗酒,还说你哥给有钱的少爷代写文章挣钱。”
“娘,要是他以后会当大官,咱们现在是不是得罪了他?”温惠惠担心起来。
“怕什么?唐玲珑也说了你哥以后是要考上状元的。你哥的官职比他大,他要是敢得罪咱们,就让你哥以后给他小鞋穿,让他在官场上待不下去。”庞氏得意洋洋。
“现在这门亲事告吹了,那我应该怎么办呀?我现在缺了一颗牙,没以前好看了。”温惠惠摸了摸缺牙的地方,眼里满是烦躁。
“我们找人把你的牙补上,然后找个更有钱的。虽然唐玲珑说这厮以后会当官,但是也说了前期他也不得志,要在穷苦的地方待七八年才能升回京城,你嫁给他还得过苦日子。”
温惠惠想着是这个道理。本来她觉得于四临还行,不仅长得还不错,未来的前景也不错,但是现在一想,就算他以后能当大官,前面几年她要跟着他吃苦,肯定过得很不好。
“娘,你说唐玲珑说的话真的可信吗?”
“应该行吧!她说她舅舅家还有她奶奶娘家的事情都说准了。”
“就算说得准,也不代表着于四临就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我要找个有钱人。”
宋家。牛车刚停下,王福便跟着林氏进了厨房,代替林氏烧开水待客。
林氏与王福在厨房里说话,看两人说话熟络,不难看出两人的关系的确不错。
“老姐姐,这次多亏了你,我们才能有个栖身之地。以后你就是我的主家了,有什么事情只管吩咐,千万不要顾及以前的旧情。”
“王福,这个家里真正当家作主的人是我那儿媳,你听她的就是了。我这儿媳虽比不得那些高门大户的贵女,你也看见了,她的人品和风度不比她们差,你可不能小瞧了她。”
“老姐姐说的哪里话?宋夫人是主,我是仆,绝无二心。”
“其他人……”
“老夫人病故,大夫人跟着老爷去了,二夫人和二老爷他们流放,其他仆人被卖去了各个地方,能不能像我这样遇见好主家就看各自的命了。哎,那三位……”
“炉子上温着水,你提着去给客人喝吧!”林氏见宋璃川进来,打断他的话。
宋璃川对林氏说道:“昨日我们请村长帮我们采买村里的空地,那房契应该下来了,娘你带着王总管去见见村长,了解一下村里的情况,让他和其他几人熟悉一下。”
“好。”
林氏带着王福他们出门见村长。三个孩子带着刚加入他们的李清溪熟悉院子里的小动物们。宋璃川带着于四临去了旁边的客房,把自己的衣服借给他换上,让他换掉一身湿衣。
于四临出来,唐伊人为他泡好茶水,递到他的手里:“你要相看的对象是温惠惠?”
“如果我说我也是到了才知道相看的对象是温书玉的妹妹,两位相信吗?”于四临无奈。
“相信。”
“若是早知道是他的妹妹,我连来都不会来。我嫂子被媒婆一阵鼓吹,把那相看的姑娘说得天上有地上无的,我嫂子听得心动,贸然为我应下来,等我跟着媒婆来村子里才知道相看的是温家的。那媒婆见我脸色不对,找了个借口溜了,留下我听温家母女说了一堆话。”
“你没看上温惠惠?那温惠惠还是有几分姿色的,你怎么看不上?”唐伊人打趣。
“东家别取笑我了,那姑娘脾气大得很,我以前见过她,哪敢招惹?再者,我实在不喜温书玉所为,不想摊上这样的大舅兄。还有一件事情,今日只是相看,他们便提出成亲后与大嫂分家,不能让大嫂打扰我们的生活。大嫂照顾我多年,供我读书,如父如母,我怎么能忘恩负义?”
“原来竟是这样。这样说来,你刚才是故意激怒他们,让这门亲事没机会再议。”
“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结束这次相看的过程。只是让两位东家见笑了。”
唐伊人不但不见笑,相反还很欣赏于四临。前世温惠惠的亲事没这么多波折。那时候温书玉考上了头名,她作为解元的妹妹,想要攀上这门亲事的人不少,她挑了个最富足的富商之子。
虽然那男人有不少小妾,但是该给她的颜面还是给了的。温书玉爬得越高,温惠惠的身价就更高,前世的她几乎没受过婚姻带来的苦楚,一直被全家人捧在手心里。
这世不一样了。温书玉连举人都没考中,再等三年的话,温惠惠的年纪又太大了,只怕他们不会等到温书玉下次科考就得把温惠惠的亲事办了,而这个时候的温惠惠想攀高枝没有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