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回到省委办公室收拾个人物品时,赵副省长、杨书记都过来了,彭艳秋、王海涛、丁一军也跟在一旁,神色都有些沉重。
“不用送,我自己知道路。”张浩笑着摆摆手。
赵副省长一拳捶在他肩上,又气又急:“你个狗日的,把这么大摊子事扔给我,我他娘的怎么办?”
张浩叹了口气:“你老小子有能力有魄力,就是差了点气势。会上说的那些事,你照着做,不出五年,只要落实到位,其他都不是问题。”
赵副省长其实心里有数,转而看向三个年轻人:“你们仨跟着他,学了不少东西吧?现在给你们个选择:要么下放,要么留在省委,我来安排。没考虑好的,三天内来找我,就给三天时间。”
三人拼命点头,眼眶都红了。
张浩走上前,和杨书记握了握手:“书记,我走了。”
杨书记重重拍了拍他的手背,没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司机班的人开了辆车过来:“张省长,我送您回去。”
张浩没拒绝,把东西搬到车上。如今他不再担任职务,车子自然要还给省委,往后的日子,确实要多些不便了。
他的离开,并没有影响鄂省的发展节奏。
那些扎根基层的产业、理顺的思路,仍在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
回到家时,周欣和小姨都没去上班,周欣正坐在沙发上哭,看到张浩进门,一下子扑了过来:“小浩子,是我不对,我对不起你……”
张浩心里本有怒火,此刻却都释然了。
周欣没当过兵,没经过部队的锤炼,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不同。
换作罗勇,做法或许会不一样,但他没法强求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
他轻轻擦去周欣的眼泪,柔声道:“好了,别哭了。事情都过去了,以后好好过日子。”
小姨在一旁叹了口气:“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家里啥都有,啥也不缺,歇阵子再说。”
张浩点点头,看着熟悉的家,心里渐渐踏实下来。
不管外面风风雨雨,这里始终是能让他安心落脚的地方。
张浩坐下来,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着饭。
周欣一个劲往他碗里夹菜,张浩瞅着她笑:“你这丫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啊。”
这话刚出口,小姨立刻瞪了他一眼:“说什么呢?给我闭嘴!”
一旁的景华笑得前仰后合,被周欣狠狠瞪了一眼,立马收了声,乖乖扒饭。
张浩收了笑,正经道:“周欣,我这也算是放长假了,打算去趟巴蜀,看看景昭和景行,之后就回京城。”
“好啊,你自己安排行程就行。”
周欣点头,“回京城时告诉我,我跟你一起走。”
“没问题。”
周欣说着站起身,从房间里抱出两件军棉袄:“天冷了,这是单位发的,我改了改,你给景昭他们带去。”
张浩一脸不信地看着她:“你改的?吹什么牛呢?”
周欣脸一红,梗着脖子道:“我怎么就不能改了?小姨在旁边指导我的!”
“那还差不多。”
张浩故意逗她,“我就说你这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哪有这本事。”
“你少瞧不起人,我可是什么都会!”周欣气鼓鼓地哼了一声。
张浩没再逗她,拿起棉袄抖开看了看,针脚不算特别细密,但缝得很扎实,看得出是用心了,便顺手塞进自己的行李袋里。
“啥时候走?”周欣问。
“明天吧,先去看看有没有票,有的话就动身。”
张浩说着,看向小姨,一脸歉意,“小姨,对不住了,这阵子也没好好陪您。”
“嗨,说啥呢。”小姨摆摆手,“你忙你的正事,我这边啥都好,不用惦记。”
直到第二天,周欣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张浩真要走了,脸上满是不舍。
她帮着张浩拎着行李,一路送到车站,反复叮嘱:“到了巴蜀给我打个电话,照顾好俩孩子,也照顾好你自己……”
张浩笑着点头:“知道了,絮絮叨叨的,跟个老妈子似的。”
“我乐意!”
周欣瞪他一眼,眼眶却有点红,“到京城记得等我。”
“嗯,等你。”
火车鸣笛启动,张浩隔着车窗朝她挥手,周欣站在月台上,也挥着手,直到火车越来越远,变成一个小点,才慢慢收回手,转身往回走——心里盼着,这条路能短点,再短点,好快点到京城,再见到他。
经过几天几晚上的火车,张浩来到了巴蜀。
之前就有过写信、邮寄东西,他当然知道地址,可知道地址也没什么用——这边他不熟,又经过两天的辗转。
其实这里离他岳父那里已经很近了,只是张浩不熟悉地形,结果坐错了车。
没办法,他只能找了个招待所住下来,第二天上车前还特意问了路,这才慢慢找到军区大院。
在门口出示证件,经过仔细核查后得以放行。
当张浩来到这里的时候,罗母已经站在门口了。“快快进屋,这天冷的要死。”
“妈。”张浩应着走进屋,家里冷清得很,只有一个保姆和罗母在。
“甭看了,孩子们都上学了。”罗母招呼着他,“我跟你说,家里也就是景昭和景行在这边才有点人气。我那两个闺女啊,都到外地读书去了。”
张浩想到了这时期的工农兵大学,罗母则仔细询问着他的近况。
说着说着,罗母叹了口气:“你呀,这次太冲动了。不过我能理解。”
她顿了顿,“我已经给老头子打电话了,他说晚上回来,现在应该在路上。”
“妈,没必要叫岳父大人回来,他那边忙着呢,隔这边又远,不用管我。”
“哼!这个老头子,本来想让我们都去他那边,我死活不肯。我就是怕孩子们在那边受不了。你甭管他,让他折腾去。”
张浩的到来让罗母非常开心,连忙去厨房做饭了。时间渐渐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