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门外传来说话声,张浩看了一下午报纸,早已有些乏了。
当两个半大小子走进来,三人都愣了一下。
罗母察觉到动静,探出头一看,笑着走出来:“景昭、景行,愣着干什么?你爸来看你们了。”
景行走上前,小声喊了句:“爸。”
“哎。”张浩上前拍了拍两人的肩膀,看向景昭,“你这小子,见了爸都不叫?”
景昭连忙挠挠头:“爸,你怎么来了?”
“之前没时间,这次来看看你们,不行吗?”张浩故意板起脸。
两兄弟对视一眼,拉着他的胳膊:“爸,有没有给我们带礼物?”
“都这么大了,还惦记礼物?”
张浩笑了,罗母在一旁插话:“之前他们俩小姨在家,总带着他们疯玩,我怕他们野出去惹事,就管得严了些,零食少给,也不让随便出大院,估计是憋坏了。”
“妈,这样挺好,规矩得立住。”张浩说道。
“行了行了,吃饭吧。”
罗母招呼着,张浩问道:“不等老爷子回来?”
“等他干啥?说了大半天了还没到,不管他。”罗母摆摆手。
两个儿子麻利地收拾起桌子,动作熟练。
保姆把菜端上桌,两人规规矩矩地坐下,等着开饭。
张浩看着他们坐姿端正、眼神专注的样子,心里一阵欣慰——在岳父岳母这儿,两个孩子被教得懂规矩、有分寸,这可不是普通人家能轻易教出来的。
正吃着饭,门外传来脚步声,伴随着熟悉的大嗓门:“听说那谁来了?让我瞧瞧。”
罗父推门进来,看到张浩,眼睛一亮:“你小子,可算舍得来了!”
“爸。”
张浩站起身,罗父摆摆手:“坐着吃,我刚在外面吃过了。”
他走到两个孙子身边,拍了拍他们的头,“跟你爸多聊聊,别总闷着。”
景昭、景行点点头,饭桌上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
张浩看着眼前的一家老小,心里那点因停职而起的郁结,似乎也淡了不少。
一顿饭吃完,罗父看着张浩,眼神瞪得像牛铃铛。
张浩坦然迎上:“爸,您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罗父哼了一声:“回来的路上我琢磨了一路,你妈打电话说你这事时,我还想着非好好教训你一顿不可。可越想越觉得,换成是我,说不定比你还冲动——咱们都是军人,这点血性还是有的。”
张浩笑了,笑得格外敞亮。
“你现在被停职了也好。”
罗父话锋一转,“你小子一路顺风顺水,是该受点挫折磨磨性子。放心,上面心里有数,不会把你忘了的。”
“明白。”张浩点头。
“行了,我累了,早点歇着。”
罗父起身,“明天周末,俩小子放假,你带他们出去转转。”
景昭和景行一听,眼睛都亮了:“外公,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还能骗你们?”
罗父板起脸,“你老子都来了,还把你们圈在大院里,也太不近人情了。”
“太好了!”
两个小子高兴得直跳,拉着张浩就往楼上跑。
张浩回头冲岳父岳母投去一个歉意的眼神,罗母笑着摆了摆手。
一进房间——这是岳母特意给张浩收拾出来的——两个小子就催着要看带了什么。
张浩从包里拿出两件军棉袄,还有些鄂省的土特产:“这些给你们的。”
两个小子对吃的兴趣一般,倒是军棉袄一拿出来,立马两眼放光,赶紧套在身上试了试。
“爸,这棉袄不错啊。”
景行拽着衣角转了个圈,“这肯定不是您选的吧?是周欣阿姨改的?”
张浩指了指那堆土特产:“那是我特意带的。”
景昭撇撇嘴:“我们都多大了,还吃这个。不过你都带了,我们就勉为其难尝尝吧。”
说着抱起一堆东西就往外跑,景行也跟着溜了出去。
“嘿,你们这俩小子!”
张浩笑着摇摇头,心里却暖烘烘的。这俩孩子,看着调皮,其实懂事得很,有他们在身边,再多的烦心事也淡了。
第二天,罗父把车钥匙递给张浩:“你带他们出去转转,几年不见,孩子们跟你都生分了。”
“好,我知道。”
张浩接过钥匙,带着景昭、景行出了门。
说是张浩带他们,倒不如说是两个小子领着张浩——景昭和景行主意正得很,熟门熟路地指挥着方向,先拉着他转了几条老街,尝了一路小吃,最后钻进一家火锅店。
“爸,尝尝这个老汤底的,这边最地道。”
景行献宝似的把菜单推过来。
汤底一上来,红油翻滚,辣椒、花椒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张浩以前是能吃辣的,可在鄂省待了几年,渐渐就淡了口。
如今一尝,辣得额头冒汗,嘴里却直呼:“过瘾!你们俩也吃啊。”
景昭一边往嘴里塞毛肚,一边含糊道:“我们天天吃,早习惯了。”
一天时间过得飞快,张浩心里填得满满的,两个小子也笑得没停过。
他们约好,第二天带张浩去学校,找小伙伴们聚聚,还特意强调“爸你出钱请大家吃饭,顺便让他们认识认识你”。
张浩满口答应。他懂孩子们的心思——以前家里的事多半是外公外婆操心,外公又忙,他们在小伙伴面前,怕是总少了点底气。
这次自己来了,他们是想亮亮“有爸爸在”的样子。
想到这儿,张浩心里一阵愧疚,觉得亏欠孩子们太多。
回到家时,罗父已经走了,留话说老周过两天会来。
罗母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说:“你连老周都没见过,确实说不过去。他来的时候,你把东西备备好,陪他喝顿酒。”
“知道了,妈。”张浩应着,心里盘算着,得好好陪孩子们几天,也该理理往后的事了。
第二天一早,张浩就被两个小子拽了起来。
“爸,快点起床!”景昭、景行一左一右拉着他的胳膊,催得急。
张浩赶紧爬起来,简单洗漱完,就被他们半拖半拽地往外走。
罗母站在门口看着,见三人闹闹哄哄的样子,笑得眼角都堆起了皱纹。
还没出大院,景昭、景行就招呼上了几个小伙伴,有男有女,一群孩子相约在学校门口碰面。
张浩干脆先请大家吃了顿早饭,热热闹闹的,像一串叽叽喳喳的小麻雀。
他们来学校的目的很简单——踢球。
张浩也不知道孩子们怎么就迷上了这个,但只要儿子们乐意,他就陪着,跑前跑后地给他们打水、递毛巾,忙得满头大汗,心里却乐呵呵的。
到了中午,张浩没含糊,直接说请所有人吃火锅。
其中一个小姑娘眼睛瞪得溜圆:“张叔叔,真的请我们吃火锅呀?”
“那还有假?”
张浩笑着摆手,“你们挑地方,我对这儿不熟。”
孩子们熟门熟路,选了个不算繁华的小馆子,说是这里的老汤底最地道。
一进门,几人就分坐了三桌,动作麻利得很。
张浩也不插手,让他们自己点菜,转头叫住服务员:“你们这儿有羊肉吗?”
“有的。”
“那每桌先来三斤,不够再添。”张浩说道。
景行在一旁悄悄拉他袖子:“爸,三斤不少了,我们人虽多,也吃不了那么多。”
“没事,敞开吃。”
张浩拍了拍他的肩膀,看着满屋子喧闹的孩子,心里软乎乎的。
这些半大的小子丫头,个个透着机灵劲儿,跟自家俩孩子混得熟,看着就亲近。
小馆子的老板见来了这么多客人,笑得合不拢嘴,亲自盯着后厨添汤加菜,嘴里不停念叨:“够不够?不够再上,管够!”
孩子们边吃边聊,嗓门一个比一个大,景昭、景行时不时往张浩身边凑,得意地跟小伙伴介绍:“这是我爸!”那小模样,带着藏不住的骄傲。
张浩看着他们,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心里想:这样的日子,多来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