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上的通信模块示意图又闪了一下。
这次所有人都看见了。
卡尔站在门口没动,手还搭在门框上。苏珊转身看向主控台,脚步停得干脆。娜娜的视线已经落在数据流上,手指快速滑动屏幕。
陈浩没说话,盯着那块图看了三秒,然后转头看娜娜。
“刚才那个,不是反射吧?”
“不是。”她回答,“是信号扰动。持续零点七秒,频率与中继器预设频段重合度百分之九十一。”
“也就是说,”卡尔慢慢走回来,“有人或者什么东西,在用和我们一样的频道发信号?”
“基地内无其他设备启动记录。”娜娜调出日志,“外部区域也未检测到活动源。”
苏珊皱眉:“会不会是……那个系统自己发出的?”
空气静了一瞬。
陈浩忽然笑了一声:“行啊,还没正式用呢,就先来打招呼了?还挺热情。”
“这不是打招呼。”苏珊说,“这是试探。如果它能接入我们的通信协议,说明它的学习速度远超预期。”
“那就别让它学。”卡尔一拍桌子,“先把设备测好再说。不然咱们还没进遗迹,就已经被反向控制了。”
娜娜点头:“建议立即进行全链路测试。在封闭环境下验证稳定性,同时锁定频率通道,防止外部干扰同步。”
“干。”陈浩站起来,“不就是通个话吗?今天必须让它通起来。”
模拟舱位于基地东侧,原本是用来测试深海压力服性能的密闭空间。现在被临时改造成通信试验场。内部划分成四个区域,分别对应未来探索时可能遇到的地形:狭窄通道、开阔大厅、塌陷区和电磁干扰带。
卡尔带着工具箱先进去,把两个中继节点固定在预定位置。一个装在顶部支架上,另一个贴在对面墙角。外壳是银灰色的扁平盒子,带一根短天线,看起来确实像娜娜说的那样——巴掌大,不起眼。
“接电源。”他回头喊。
苏珊按下控制台按钮,模拟遗迹能源的核心装置开始输出微弱电流。指示灯亮起,蓝色光点一闪,接着稳定下来。
“节点已激活。”娜娜看着数据,“正在进行自检同步。”
几秒钟后,系统提示音响起:“网络连接成功,延迟0.3秒,信号强度良好。”
“听起来不错。”陈浩戴上头盔,耳机嵌入耳廓,“我试试呼叫。一号位,收到请回复。”
苏珊在另一端拿起通讯器:“二号位收到,声音清楚。”
“三号位正常。”卡尔的声音传来,有点闷,但完整。
娜娜站在控制台前,轻声说:“四号位在线。”
陈浩咧嘴一笑:“这回真能听见彼此了。”
可话刚说完,卡尔那边的声音突然断了。
“三号位?卡尔?”
没回应。
“三号位报状态!”
还是沉默。
苏珊立刻查看监控画面,发现他的终端界面一片灰白。“信号中断,节点同步失败。”
“我去看看。”卡尔摘下头盔,走向最近的中继器。他打开外壳检查接口,嘴里嘀咕:“明明刚才还好好的……”
娜娜迅速调出参数模型。“问题出在导层阻抗。石墨烯厚度偏差0.03微米,导致电压波动时无法稳定传输。”
“这么小的差距也能卡住?”陈浩凑过去看屏幕。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苏珊站在旁边,“就像鞋里进了一粒沙,走两步就得停下来。”
卡尔蹲在地上,用微型焊枪调整电路接口。“加个补偿回路就行,不用换材料。”他动作熟练,十七分钟后收工,“好了,再试一次。”
重启系统,所有人重新接入。
“一号位呼叫全体。”陈浩开口。
“二号位正常。”
“三号位在线。”
“四号位同步完成。”
“这次声音稳多了。”苏珊说,“连呼吸声都能听清。”
“那是你喘太重。”陈浩调侃。
“是你说话太大声。”她回怼。
娜娜轻咳一声:“测试继续。进入第二阶段:极限环境模拟。”
控制台启动程序,液压泵开始工作,舱内气压逐步升高,模拟三千米深海压力。同时,磁场发生器开启,制造强干扰环境。
“开始计时。”她说,“目标:维持通话十五分钟以上。”
前五分钟一切正常。
第六分钟,杂音出现。
像是金属刮擦的声音,断断续续,持续了四秒,然后消失。
“停!”苏珊立刻叫停,“又是信号入侵?”
娜娜回放音频频谱,仔细分析。“来源是内部。液压泵运行时产生谐波共振,频率恰好接近通信波段。”
“也就是说,是我们自己的机器吵到了自己?”陈浩挠头。
“准确。”娜娜关闭该设备,“排除干扰源后,系统应能适应真实环境中的类似情况。”
“明白。”卡尔点头,“以后碰见会响的东西,离远点就是了。”
接下来是实战推演。
四人分处不同区域,模拟遭遇突发状况。
第一项:“伤员救援”。
陈浩扮演受伤队员,被困在塌陷区。他按下紧急按钮,语音自动广播位置信息。
“我在c区,左腿被压,无法移动。”
苏珊第一时间响应:“收到,我在b区,正向你靠近。”
卡尔从d区绕行:“前方有裂缝,我走侧道,五分钟后到达。”
娜娜提供导航支持:“c区结构不稳定,建议两人协作抬离,避免二次坍塌。”
十分钟后,模拟救援完成。
第二项:“路线重规划”。
原定路径被设定为封锁状态,团队需根据实时反馈调整前进方向。
“前面堵死了。”卡尔报告。
“切换备用路线。”陈浩说,“娜娜给坐标。”
“新路径已发送。”她回答,“注意,右侧通道有高压电弧风险。”
“收到。”苏珊提醒大家,“贴左墙走,别碰金属壁。”
全程沟通顺畅,无人掉线。
第三项:“紧急撤离”。
警报响起,系统提示氧气浓度骤降,要求全员五分钟内撤至安全区。
“所有人报位置!”陈浩喊。
“d区出发。”
“b区已移动。”
“c区跟上。”
娜娜实时更新路线:“前方岔路,优先选择左侧通道,通行效率高百分之二十。”
最终,四人全部抵达出口,耗时四分十八秒。
“以前这种事得靠手势比划。”陈浩摘下头盔,“运气好能懂,运气不好就各走各的。”
“现在不一样了。”苏珊笑了笑,“一句话的事。”
卡尔拍拍身上的中继器:“这玩意儿要是半路坏了,我就把它焊死在头上。”
“你要真那么干,”陈浩说,“下次进去我先给你拍张照,留作纪念。”
娜娜完成最后一次巡检。“通信网络运行稳定,六节点全覆盖测试通过。延迟平均0.27秒,抗压能力达标。”
“那就没问题了。”陈浩站起身,伸了个懒腰,“三天准备期结束,明天出发。”
苏珊把记录板放进背包,拉好拉链。卡尔检查工具包,确认焊枪和备用零件都在。娜娜站在控制台前,眼中蓝光缓缓熄灭。
“所有设备已校准。”她说,“随时可以出发。”
陈浩摸了摸耳朵边的耳机,按了按通话键。
“喂?听得见吗?”
“听得见。”三人齐声回答。
“好。”他笑了,“这回咱们总算能睁着眼走了。”
他转身走向出口,脚步落地很实。
其他人陆续跟上。
走到门前,卡尔忽然停下。
“等等。”
他低头看了眼中继器的指示灯。
绿灯亮着,稳定。
可就在一秒前,他觉得那光好像跳了一下。
不是闪烁,也不是故障。
更像是……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