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元年盛夏,夔门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长江江面已扬起中华军的战旗。王忠站在夔门城头,望着江水奔腾西去,手中尚方宝剑的寒光与江面波光交相辉映。“传我军令!”他转身对着麾下将领沉声下令,“陈明率水路大军主力,乘坐蒸汽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直取重庆;李顺率三万骑兵协同陆军推进,扫清沿江据点;我亲率主力部队,经陆路穿越川东山地,与水路大军于重庆城下会师!”
“遵令!”众将齐声领命,军令如雷,响彻夔门两岸。
此前攻克夔门时,中华军缴获了大西军囤积的大量粮草军械,更收编了孙可望麾下的降兵。经过三日休整,补充了物资的三十万大军锐气更盛,骑兵部队的战马膘肥体壮,坦克部队的发动机轰鸣不绝,水路大军的战船整齐列阵,蒸汽战船的烟囱喷出滚滚浓烟,在长江江面形成一道壮观的风景线。
孙可望与李定国主动请缨,愿为大军向导。“大将军,川东地形复杂,山地丘陵遍布,且多有瘴气沼泽,我等久居川蜀,熟悉路径与民情,愿率降兵为先锋,为大军开辟道路!”孙可望躬身说道,眼中带着投诚后的恳切。
王忠点头应允:“甚好!孙将军、李将军,便命你二人率三万降兵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务必保障主力部队行进畅通。沿途若有拒不投降的大西军据点,可先礼后兵,若负隅顽抗,当即剿灭!”
“末将遵令!”二人领命后,即刻率领降兵出发,沿途张贴中华军的安民告示,宣传“善待百姓、优待降兵”的政策,不少原本观望的乡绅百姓纷纷主动投诚,为大军提供粮草与向导,甚至有青壮年加入降兵队伍,使得先锋部队的规模不断壮大。
重庆,作为川蜀东部的重镇,扼守长江上游,素有“渝州天险”之称。城池依山而建,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城墙高耸坚固,城外设有多重防御工事,江面上更是布置了铁链封锁,沿岸修筑了炮台,易守难攻。驻守重庆的大西军守将刘文秀,乃是张献忠的养子,自幼跟随张献忠征战,勇猛善战,颇有谋略,麾下五万大军虽多为临时征召的士兵,但其中一万精锐是跟随他多年的嫡系部队,战斗力不容小觑。
得知夔门失守、孙可望投降的消息后,刘文秀便深知中华军不久便会兵临重庆。他当即下令加固城防,将城外百姓迁入城内,坚壁清野,并派人火速前往成都向张献忠求援。“传我命令!”刘文秀站在重庆城头,望着江面与陆路方向,沉声道,“全军将士坚守城池,不得擅自出战!江面上的铁链务必加固,炮台部队严阵以待,若中华军战船靠近,即刻开炮轰击!陆路方向,令两万大军驻守城外据点,依托山地工事,层层阻击,拖延中华军的进军速度!”
然而,张献忠此时正忙于加固成都城防,且对刘文秀心存猜忌,担心其效仿孙可望投降,仅派遣了一万援军,且行军缓慢,远水难救近火。刘文秀得知援军寥寥,心中虽有不满,却也只能硬着头皮坚守。
七月中旬,中华军的先头部队抵达重庆城外三十里处。孙可望派人前往重庆劝降,却被刘文秀断然拒绝。“孙可望叛徒!我刘文秀深受张陛下厚恩,岂能像你这般背主求荣?回去告诉王忠,想要攻克重庆,除非踏过我的尸体!”刘文秀将劝降使者赶出城外,随即下令紧闭城门,加强防御。
劝降无果,王忠当即下令发起进攻。按照既定的“水陆夹击”之计,陆路大军与水路大军同时行动。
陆路方面,王忠令李顺率领三万骑兵,配合五万步兵,兵分两路,进攻重庆城外的据点。大西军的据点多设在山地丘陵之间,利用地形优势构筑了战壕与堡垒。但中华军的坦克部队发挥了巨大作用,履带碾压过崎岖的山路,将大西军的堡垒一一撞毁,火炮部队则精准炮击,摧毁敌军的火力点。骑兵部队则迂回包抄,切断据点之间的联系,使得大西军首尾不能相顾。
在一处名为“鹰嘴崖”的据点,大西军驻守了五千士兵,依托陡峭的山崖构筑了防御工事,箭矢与滚石不断向下投掷,阻挡中华军的进攻。李顺见状,下令骑兵下马,组成步兵突击队,同时令火炮部队对准山崖上的工事进行炮击。“轰!轰!轰!”几声巨响过后,山崖上的堡垒被炸开缺口,突击队趁机发起冲锋,士兵们手持步枪,冒着箭矢滚石,奋勇向上攀登。大西军士兵见状,纷纷溃散,五千守军要么战死,要么投降,鹰嘴崖据点被顺利攻克。
类似的战斗在陆路沿线不断上演,大西军的外围据点被逐一拔除,两万驻守城外的大军伤亡过半,剩余残部纷纷退回重庆城内。七月十八日,王忠率领陆路主力部队抵达重庆城下,在城外扎下营寨,将重庆城的陆路方向团团包围。
水路方面,陈明率领的水路大军进展同样顺利。五艘蒸汽战船作为先锋,凭借着强大的动力,冲破了大西军布置在江面上的铁链封锁。蒸汽战船的速度远超传统战船,且配备了先进的火炮,射程远、精度高。大西军沿岸的炮台部队见状,连忙开炮轰击,但炮弹大多落在了蒸汽战船的周围,未能造成有效伤害。反而,蒸汽战船上的火炮迅速锁定了大西军的炮台,一颗颗炮弹呼啸而出,将炮台炸成废墟。
“全速前进!逼近重庆城下!”陈明站在旗舰的甲板上,高声下令。五艘蒸汽战船如同五座移动的堡垒,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不断轰击沿岸的防御工事,掩护后续的运输战船与步兵登陆。大西军的水军战船试图拦截,但在蒸汽战船的强大火力面前,如同纸糊一般,纷纷被击沉或俘获。
七月十九日清晨,水路大军抵达重庆城外的长江江面。陈明令蒸汽战船停泊在江面,对准重庆城的沿江城墙进行炮击,同时令两万步兵乘坐登陆艇,在战船火力的掩护下,从江边登陆,向重庆城的东门发起进攻。
此时的重庆城,已然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陆路方向,王忠率领的大军发起猛攻,坦克部队不断撞击城门,火炮部队轰击城墙,步兵部队架起云梯,奋勇攻城;水路方向,陈明率领的步兵登陆后,迅速突破了东门的外围防御,朝着城门发起冲锋。城内的大西军士兵们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士气低落。
刘文秀站在城头,看着中华军如同潮水般涌来,脸上满是焦急与无奈。“守住!务必守住!”他挥舞着佩刀,嘶吼着下令,亲自斩杀了几名想要逃跑的士兵,但依然无法阻止防线的崩溃。中华军的炮火太过猛烈,城墙被炸开一个个缺口,坦克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士兵们的喊杀声此起彼伏。
“将军!北门城墙被炸开了一个大口子!中华军的坦克冲进来了!”一名亲兵跌跌撞撞地跑到刘文秀面前,脸上满是惊恐。
刘文秀转头望去,只见北门方向烟尘弥漫,几辆中华军的坦克已经冲入城内,正在碾压大西军的士兵。“快!调派精锐部队,去北门阻拦!”刘文秀嘶吼着下令,但此时城内的士兵们早已乱作一团,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与此同时,东门也被陈明率领的步兵攻破。中华军的士兵们冲入城内,与大西军展开巷战。大西军的士兵们大多缺乏训练,在中华军的猛烈攻势下,纷纷丢弃武器投降。刘文秀率领的一万精锐嫡系部队虽然拼死抵抗,但在中华军的前后夹击下,伤亡惨重,逐渐被分割包围。
“将军,大势已去,我们快突围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一名副将拉着刘文秀的手臂,焦急地说道。
刘文秀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士兵,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重庆城已经守不住了,继续坚守下去,只会全军覆没。“撤!向成都方向突围!”刘文秀咬了咬牙,下令道。随后,他率领剩余的数千残部,从重庆城的西门突围,朝着成都方向仓皇逃窜。
王忠得知刘文秀突围的消息后,并没有下令追击。“不必追了,”王忠沉声道,“刘文秀已成丧家之犬,翻不起什么风浪。当务之急,是接管重庆城,安抚百姓,整顿秩序。”
随后,王忠率领大军进入重庆城。城内一片狼藉,街道上散落着武器与尸体,百姓们躲在家中,不敢出门。王忠当即下令:“全军将士严守军纪,不得惊扰百姓,不得抢夺财物!民政部门即刻开展安抚工作,发放粮食与药品,救治伤员,掩埋尸体!司法部门严厉打击趁乱作恶的不法分子,维护城内秩序!”
军令下达后,中华军的士兵们严格遵守纪律,帮助百姓清理街道,发放粮食与药品。民政部门的官员们挨家挨户走访,安抚百姓的情绪,宣传中华政权的新政。百姓们见中华军纪律严明,善待百姓,纷纷走出家门,主动配合官府的工作。不少百姓还自发地为中华军提供情报,讲述大西军在重庆的暴行。
孙可望与李定国也积极参与到重庆的治理中。他们利用自己熟悉川蜀民情的优势,帮助官府调解民间纠纷,联系本地乡绅,筹集粮草与物资,使得重庆城的秩序很快便恢复正常。
在重庆城休整期间,王忠对大军进行了整编与补充。将投降的大西军士兵中愿意从军的编入部队,进行严格训练;对于不愿意从军的,发放路费与粮食,让他们返乡务农。同时,王忠还下令修复重庆城的防御工事,加固城墙与炮台,将重庆作为进军成都的后方基地。
期间,王忠收到了京城传来的圣旨。王巢对攻克夔门、收复重庆的战绩大加赞赏,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绸缎与军械物资,并勉励王忠再接再厉,早日攻克成都,剿灭大西政权。圣旨中还任命王忠为四川行省临时总督,总领川蜀地区的军政要务,待剿灭张献忠后,再正式设立行省。
王忠接旨后,更加坚定了攻克成都的决心。他召集众将,召开军事会议,商议进攻成都的具体策略。“诸位,重庆已收复,川东已平定,接下来,我们将向成都进发,剿灭张献忠的残余势力。”王忠指着地图上的成都,沉声道,“成都作为大西政权的都城,城墙坚固,防御严密,且张献忠麾下尚有十五万大军驻守。但经过夔门、重庆两战,大西军的士气已遭受重创,且成都周边的州县大多已被我军控制,成都已成孤城。我军应采取‘稳扎稳打、围而不攻’的策略,先切断成都与外界的所有联系,消耗其粮草与士气,再寻找机会发起总攻。”
“大将军英明!”众将纷纷附和。
李顺起身道:“将军,成都周边多为平原地形,适合骑兵与坦克部队作战。我愿率领五万骑兵,先行出发,扫清成都外围的残余据点,对成都形成包围之势。”
陈明也起身道:“我率领水路大军,沿岷江而上,攻占成都下游的渡口,切断成都的水上退路与粮草供应。”
孙可望补充道:“大将军,张献忠为人残暴多疑,成都城内的百姓与士兵早已怨声载道。我等可派人潜入成都城内,散布谣言,动摇其军心民心,同时联络城内对张献忠不满的将领,策反他们投降。”
王忠点了点头,道:“甚好!便按诸位所言,兵分四路,向成都进发。第一路,李顺率五万骑兵,扫清成都外围据点,形成包围;第二路,陈明率水路大军,切断成都的水上交通;第三路,孙可望、李定国率三万降兵,负责策反与宣传工作;第四路,我率领主力部队,携带火炮与坦克,稳步推进,抵达成都城下后,与各路大军会师,发起总攻。”
“遵令!”众将齐声领命。
七月二十五日,重庆城举行了简短的誓师大会。王忠站在点将台上,望着整装待发的三十万大军,高声道:“将士们!重庆已收复,川蜀百姓正盼望着我们解救!张献忠残暴不仁,割据一方,残害百姓,罪该万死!我等身为中华军将士,当为国尽忠,为民除害,攻克成都,剿灭大西政权,一统天下!此次进军成都,只许胜,不许败!凡立下战功者,重重有赏;凡临阵退缩者,军法处置!”
“必胜!必胜!必胜!”三十万大军齐声呐喊,声音震天动地,响彻重庆城的上空。
随后,大军分四路出发,朝着成都的方向浩浩荡荡地进军。李顺率领的骑兵部队如同闪电般疾驰,沿途的大西军据点望风而降,少数负隅顽抗的据点被迅速剿灭;陈明率领的水路大军沿岷江而上,顺利攻占了成都下游的多个渡口,切断了成都的水上退路;孙可望与李定国则派人潜入成都城内,联络上了几名对张献忠不满的将领,同时散布“中华军优待降兵”“张献忠即将败亡”的谣言,使得成都城内人心惶惶;王忠率领的主力部队则稳步推进,沿途安抚百姓,推行新政,赢得了川蜀百姓的广泛支持。
此时的成都城内,张献忠早已陷入了恐慌与疯狂之中。得知重庆失守、刘文秀率领残部逃往成都的消息后,他更是暴跳如雷,下令将刘文秀打入大牢,随后又以“通敌叛国”的罪名,斩杀了几名被策反的将领,使得城内的将领们人人自危,军心更加涣散。
为了加固城防,张献忠下令将城内的百姓强行征召入伍,甚至将老人、妇女与儿童也驱赶到城墙上,充当人肉盾牌。同时,他还下令在城内囤积大量的火药与炸药,扬言要在城破之时,与成都城共存亡。城内的百姓们怨声载道,纷纷诅咒张献忠,盼望中华军早日攻克成都。
八月初,王忠率领的主力部队抵达成都城下。此时,李顺、陈明率领的部队也已先后抵达,四路大军会师后,对成都形成了严密的包围。三十万中华军的军营绵延数十里,旌旗蔽日,甲胄如潮,火炮与坦克对准了成都的城墙,气势如虹。
王忠站在成都城下的指挥台上,望着这座坚固的城池,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知道,攻克成都,剿灭大西政权,已是指日可待。他下令大军在城外扎下营寨,暂停进攻,一方面休整部队,补充粮草军械;另一方面,继续开展策反与宣传工作,等待最佳的进攻时机。
成都城内,张献忠站在皇城的城楼上,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中华军,心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但他依然不愿投降,而是下令紧闭城门,做好了顽抗到底的准备。
一场决定川蜀命运的最终决战,即将在成都城下拉开序幕。中华军的铁蹄,已经踏遍川东大地,正向成都的心脏地带发起最后的冲击。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如同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被覆灭。川蜀大地的统一,已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