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海平面上的朝霞如同打翻的调色盘,将白沙湾渲染得温暖而宁静。
林海站在“海溪号”的船头,任由略带腥咸的海风拂过面庞。
他视野一角那个虚拟的UI界面依然稳定,气运值:70\/100的字样让他感到心安。
昨夜与秦雨、苏晓月他们商定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还需要更多的实力来支撑。
而实力,离不开财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升。
今天的任务相对简单,主要是收昨天布下的蟹笼,并尝试利用【高效水下能量导管蓝图】的知识,对船上现有的探鱼器进行初步的、不引人注目的优化。
他带上了必要的工具和一些准备好的、相对常见的金属材料,登上了“海溪号”。
渔船驶向昨日布放蟹笼的海域,马达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抵达目标海域后,林海并没有立刻开始收笼,而是先钻进了狭小的船舱。
他摊开笔记本,上面是他根据脑海中蓝图勾勒出的简化版能量导管结构图。
他打算先从探鱼器的供电线路入手,尝试用手头现有的铜线和特定缠绕方式,模拟蓝图中的部分拓扑结构,以期能稍微降低能量传输损耗。
这项工作需要耐心和精细。
林海小心翼翼地拆开探鱼器接口处的防护胶套,对照着笔记,尝试着进行微调。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船舱内空间狭小,光线也不甚明亮,但他全神贯注,额头上渐渐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时间就在这专注的调试中悄然流逝。
约莫一个多小时后,林海才重新盖好防护胶套,擦了擦汗。
效果如何,还需要实际测试,但这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
他走出船舱,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开始指挥阿水伯几人收蟹笼。
绞盘开始工作,缆绳绷紧,第一个蟹笼破水而出,带起哗啦啦的水声。
笼子里,七八只梭子蟹张牙舞爪,蟹鳌撞击铁笼发出沉闷的声响,其中赫然混着两只外壳更为艳丽、体型也更饱满的红花蟹。
“哟呵!今天这蟹笼够争气啊,红花蟹可比普通的梭子蟹值钱多了!”
阿水伯眉开眼笑,手脚麻利地将螃蟹分拣到不同的水产箱。
林海嘴角也露出了笑意,心中那份因技术突破和收获喜悦带来的满足感交织在一起。
他隐约觉得,这片海域似乎正在变得更加“慷慨”,或许这与那神秘的银色果实散发出的能量有关?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却没有深究。
随着一个个蟹笼被拉起,收获一次次超出预期。
除了数量可观的梭子蟹和红花蟹,他们还意外地收获了十几只挥舞着大螯、活力十足的兰花蟹,以及一小筐吸附在笼壁上的将军帽(一种小型贝类),甚至还有一个笼子里混进了几条肥美的黄鳍鲷。
“阿海,你这运气,真是没得说了!”一个帮忙的年轻船员看着满仓的渔获,由衷地赞叹。
林海笑了笑,没有多做解释。
他更愿意将这份“好运”归结为对海域的熟悉、时机的把握,以及……也许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气运值确实在冥冥中发挥着作用。
“海溪号”满载着战利品返航。
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也照在船员们洋溢着收获喜悦的脸上。
林海在心里默默估算着这次的收益:梭子蟹约一百五十斤,按三十元一斤算,是四千五百元;红花蟹约三十斤,按四十八元一斤算,是一千四百四十元;兰花蟹虽然只有十几斤,但单价高,按六十五元一斤算,大概有八百元;将军帽和那些黄鳍鲷加起来,也能卖个六七百元。
这一趟,毛收入竟然超过了七千四百元! 合作社的账户又将增添一笔可观的进账,他个人也能分到近一千五百元,距离“海溪号”全面升级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码头依旧热闹喧嚣。
当“海溪号”那满仓的、品类丰富且品质上乘的渔获亮相时,立刻成为了焦点。
之前那位县里海鲜酒楼的王经理似乎早就候着了,立刻迎了上来。
“林社长,今天这收获,啧啧,真是让人眼馋啊!”
王经理看着那些活力十足的兰花蟹和品相极佳的红花蟹,眼睛发亮,“老规矩,价格绝对公道,这些我全要了!”
最终,经过一番友好的商议,这批渔获以 梭子蟹三十一元一斤,红花蟹五十元一斤,兰花蟹六十八元一斤,其他杂项合计七百二十元 的价格成交。
总计七千八百六十元! 当那厚厚一沓钞票交到林海手中时,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围投来的那些羡慕、钦佩,甚至是一丝嫉妒的目光。
曾几何时,他还是这里许多人眼中“自甘堕落”的二流子,如今却成了码头上最能“捞金”的能人。
他没有沉浸在这种情绪中太久,仔细点清款项,将属于合作社的部分和苏晓月对接好,自己则将那一千五百七十二元个人分成妥善收好。他的个人资金,已经稳步朝着七万元迈进。
王经理心满意足地指挥人手搬运渔获,临走前又特意对林海说:“林社长,下次要是再碰到像今天这种好货,或者有什么特别的,比如大石斑、野生大黄鱼之类的,一定第一时间通知我!我们老板说了,只要是你们白沙湾合作社的顶级海货,价格不是问题!”
林海沉稳地点点头,递过去一张苏晓月新印制的、带有“白沙湾合作社”字样和联系方式的简易名片:“一定,王经理。这是我们合作社的联系方式,以后可以直接联系。”
这一举动,引来了旁边其他几个收购贩子的侧目。
他们意识到,这个年轻的合作社社长,不仅运气好,会赶海,更开始在销售渠道和品牌上动心思了。
白沙湾合作社的名声,伴随着一次次的高价交易,正悄然在县里的海鲜圈子里传开。
林海没有在码头上过多停留。
他注意到,昨天看到的那两个陌生男人今天又出现了,依旧在远处看似随意地观望。
他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仿佛浑然未觉。
回到合作社,他将款项交给苏晓月入账。
苏晓月看着账本上不断增长的数字,眼中也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照这个趋势,我们添置海水净化系统的计划可以提前了。”
“嗯,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得先把‘栈道’修好。”
林海提醒道,“‘绿野农科’的考察接待方案准备得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我整理了合作社的发展历程、现有的海产和紫藻资料,还规划了参观路线。”
苏晓月办事一如既往地细致可靠。
林海点点头,目光投向窗外蔚蓝的大海。
名声和财富都在稳步积累,但他深知,真正的底牌,在于那深海中的秘密和手中尚未完全发挥威力的技术蓝图。
他摸了摸口袋里那份刚刚完成初步优化的探鱼器线路草图,心中对下一次的出海,对那张古老海图指引的新航线,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海上的竞争如同这海面下的暗流,从未停歇。
他必须赶在风浪真正袭来之前,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让合作社的根基更加牢固。
而这一切,都始于眼前这看似平常,却蕴藏着无限可能的每一次出海,每一次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