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再次洒满白沙湾,海面像是被铺上了一层碎金,随着轻柔的波浪起伏闪烁。
林海踩着略带湿滑的礁石,开始了又一天的赶海。
视野一角那 【气运值:70\/100】 的数值,如同一个忠实的伙伴,给予他莫名的底气。他今天的目标是村东头那片面积广阔、但以往收获相对平淡的滩涂区,心中隐隐觉得,那里或许藏着不一样的惊喜。
滩涂在退潮后裸露出来,大片大片的泥泞中点缀着无数细小的孔洞和呼吸孔,那是各种贝类和蟹类藏身的迹象。
林海穿着高筒水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其中,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泥滩。
他并没有急于动手挖掘,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仔细分辨着不同孔洞的形状和大小。
很快,一片看似普通、但周围泥土略有隆起痕迹的区域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蹲下身,用特制的小铁锹,沿着孔洞边缘,小心而缓慢地开始挖掘。
泥土被一层层剥开,突然,一抹与周围泥色截然不同的、鲜艳的金黄色从泥水中一闪而过!
林海动作立刻更加轻柔,改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扒开周围的淤泥。
很快,一只体型硕大、甲壳呈现罕见金黄色、双螯尤其粗壮威武的螃蟹完全暴露出来。
“黄金蟹!”林海心中一阵惊喜。
这是一种在当地被称为“黄金蟹”的稀有蟹类,因其金黄色的外壳和极其鲜美的肉质而闻名,价格远非普通梭子蟹或青蟹可比,市场上可遇不可求,通常一出现就会被高档餐厅高价收走。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只还在张牙舞爪的“黄金战士”请进随身携带的特制水箱,掂量了一下,估计有一斤半左右。单是这一只,价值就可能超过五百元!
首战告捷,林海精神大振。
他凭借着眼力和经验,继续在滩涂上搜寻。
接下来的收获同样不俗,他陆续挖到了好几窝个头饱满、肉质肥厚的文蛤,估计有五六斤;又在一片水洼下的沙地里,摸到了二十多只大小均匀、外壳光滑的油蛤,也有三斤多重。
这些贝类虽然单价不如黄金蟹,但胜在数量稳定,加起来也能卖个不错的价钱。
就在他专注于挖掘时,眼角余光瞥见不远处的泥滩上,有一个小家伙正快速横着移动,试图钻进一个洞里。
林眼疾手快,一个箭步上前,用手里的铁钳精准地夹住了它——是一只活力十足的兰花蟹,虽然个头不算很大,但也能为今天的收获增添一抹亮色。
时间在专注的劳作中过得飞快。
感觉到潮水开始回涨,林海直起有些酸痛的腰背,清点着今天的战利品:一只一斤半的黄金蟹,约六斤文蛤,三斤多油蛤,还有一只约半斤的兰花蟹。
他心里快速盘算着:黄金蟹按五百五十元算,文蛤和油蛤市场价大概在二十五到三十元一斤,按二十八元一斤算,大约 二百五十元,兰花蟹也能卖个三十元左右。
“这一早上的收获,差不多能有八百三十元了。”
林海对这个结果相当满意。
这不仅是金钱上的收获,更是对他赶海技术和判断力的肯定。
他将这些海获妥善安置好,准备稍后直接联系县里酒楼的王经理——这种高品质的货,值得一条更直接的销售渠道。
提着沉甸甸的水桶回到合作社,林海发现苏晓月正和几个社员在门口张罗着挂一条新的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绿野农科领导专家莅临指导”。
“考察团具体时间定了?”林海走过去问道。
“刚接到电话,后天上午到。”
苏晓月回过头,脸上带着忙碌的红晕,但眼神明亮,“接待方案我都细化好了,参观路线、要展示的资料、中午用餐的食材准备,都安排妥当了。我还跟村支书通了气,到时候他也会过来一起接待,显得更重视。”
林海点点头,对苏晓月的周全细致深感放心。
“明修栈道”这出戏,苏晓月无疑是最好的导演兼主演。
他看了看那条鲜红的横幅,知道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考察,更是白沙湾合作社向外展示形象、争取更高层面认可的重要机会。
成功的接待,无疑会为合作社和他个人的名声,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这边准备充分,我就放心了。”
林海说道,“我这边也联系了王经理,把这些新鲜的滩涂货出手,回笼些资金。等接待完考察团,我就抓紧时间把‘海溪号’的优化方案落实,然后……去探探那条新航线。”
苏晓月点点头,目光落在林海水桶里那只格外显眼的黄金蟹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赞赏:“看来你今天运气不错。这只黄金蟹,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林海笑了笑,没有提及气运值,只是说:“这片海,只要肯花心思,总会给你惊喜。”
他将渔获搬到合作社临时的海鲜暂养池,随即拨通了王经理的电话。
果然,一听有罕见的黄金蟹和新鲜的滩涂贝类,王经理立刻表示全要了,并且主动将黄金蟹的价格提到了五百八十元,文蛤油蛤也按三十元一斤结算,兰花蟹算三十五元。
最终,这批货卖得了八百八十五元! 林海将这笔钱记入合作社的日常流水,自己应得的那份也心里有数。
合作社的账户和他的个人小金库,都在稳步充实。
下午,林海没有再去赶海,而是拿着笔记本和工具,再次登上了“海溪号”。
他对照着脑海中的【高效水下能量导管蓝图】,开始更详细地勘察船上设备的线路布局,为接下来的实质性升级做最后的准备。优化探鱼器线路的成功,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当他正专注于一根电缆的走向时,码头上传来一阵略显嘈杂的引擎声。
他抬起头,看到一艘不属于本村、看起来性能不错的白色快艇,正缓缓靠向码头,船上坐着三四个人,衣着打扮不像本地渔民,其中一人手里还拿着类似望远镜或长焦镜头的设备,正对着海湾和远处的渔船方向指指点点。
林海的心微微一沉。
是码头上出现过的那几个陌生人?还是新来的窥探者?他们似乎越来越不加掩饰了。
他没有立刻下船,而是借着船舷的掩护,默默地观察着。
那艘快艇并没有停留太久,绕着小码头转了一圈,似乎在辨认着哪艘是“海溪号”,随后便加速离开了,方向正是朝着镇子。
危机感更近了。
林海握了握手中的工具,目光变得坚定而深邃。
“绿野农科”的考察必须成功,这将是他和合作社最好的“护身符”。
而考察之后,探索新航线、尽快提升自身实力,已经刻不容缓。
夕阳的余晖再次将海面染红,林海站在“海溪号”的甲板上,望着那艘白色快艇消失的方向。
海风带着凉意吹拂着他的衣角,也吹动了他心中那面亟待扬起的帆。
他知道,平静的日子即将过去,一场真正的考验,或许很快就要到来。而他,必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