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尚未完全散去,白沙湾在熹微的晨光中显得格外宁静。
林海站在“海溪号”的船头,目光掠过视野一角那 【气运值:70\/100】 的虚拟界面,心中思忖着今日的计划。
昨日利用【高效水下能量导管蓝图】知识对探鱼器线路的初步优化,效果尚待检验,而更重要的,是开始为“暗度陈仓”做准备——对那张古老海图标记的新航线进行前期勘察。
“海溪号”再次驶向那片慷慨的外围渔场。
今天林海没有布放太多蟹笼,只下了十几个作为日常收获的保障,更多的心思则放在了测试优化后的探鱼器,以及观察周边海域情况上。
当探鱼器启动后,林海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同。
屏幕上的信号反馈似乎更稳定了一些,以往在特定深度容易出现的一些细微杂波有所减少,对海底地形的勾勒也显得更为清晰。
虽然远未达到蓝图描述的那种高效,但这微小的改进足以证明他的思路是正确的。
这让他对彻底吃透这份技术蓝图,进而升级更多设备充满了信心。
收蟹笼的过程依旧充满惊喜。
除了常规的梭子蟹和偶尔出现的红花蟹,其中一个笼子竟然困住了一只体型硕大、甲壳青黑发亮的青蟹,估摸着有一斤二三两,一对巨螯威武有力。
这在当前季节可是难得的肥美货色。
“嘿!今天运气真不赖,这么大个头的青蟹,少见!”
阿水伯小心翼翼地将这只“蟹王”单独放入一个水箱,脸上乐开了花。
林海也露出了笑容,心中估算着这只青蟹至少能卖到八九十元一斤。
最终的收获清点下来,各类螃蟹约一百二十斤,其中那只大青蟹独占近一斤三两,另有杂鱼和少量贝类三十多斤。
又是一笔超过五千元的稳定进账。
“海溪号”返航时,林海刻意让船沿着海图标记的新航线方向绕行了一段。
他站在船舷边,假装欣赏海景,目光却锐利地扫过远方的海平线,默默记下水流、礁石分布等特征。
一切都显得平静而正常,但他心中那份探索的渴望却愈发强烈。
码头上的交易依旧顺利。
那只大青蟹果然成了抢手货,最终被县里酒楼的王经理以九十五元的高价兴高采烈地收走,其他渔获也按不错的价格成交。
总计五千七百六十元。林海熟练地分好款项,将属于合作社和自己的部分(个人分得一千一百五十二元)妥善收好。
他的个人资金稳步增长,距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之前见过的那两个陌生男人再次出现在码头角落,这次他们身边还多了一个人,三人低声交谈,目光不时瞥向“海溪号”的方向。
林海心头一紧,但面上不动声色,只是将这一幕深深记在心里。
对方的窥探似乎更加频繁了,这让他意识到,留给自己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回到合作社,他将款项交给苏晓月。
苏晓月正在完善“绿野农科”的考察接待方案,桌面上铺满了各种资料和规划图。
“晓月,接待方案准备得怎么样了?”林海问道。
“差不多了。”
苏晓月抬起头,眼中带着光,“我特意强调了我们的紫藻项目和生态养殖理念,希望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另外,我还联系了县里的宣传部门,看能不能争取到一些媒体资源,扩大一下我们合作社的影响力。”
林海点点头,对苏晓月的周全考虑感到欣慰。
“明修栈道”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他沉吟片刻,说道:“我这边也准备得差不多了。等接待完考察团,天气允许的话,我打算出海几天,去更远的海域看看。”
苏晓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但她了解林海的性格和决心,只是轻声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
傍晚时分,林海借口检查船况,再次来到“海溪号”上。
他启动优化后的探鱼器,对着新航线的大致方向进行更深度的扫描。
突然,在某个特定角度和频率下,探鱼器屏幕的边缘区域,隐约捕捉到一片不同寻常的、断续的微弱光点信号,与通常的鱼群或海底地貌回波截然不同。
这些光点闪烁不定,仿佛蕴含着某种奇特的能量韵律,与他脑海中那银色果实散发出的柔和辉光,竟有几分遥相呼应的感觉。
这个发现让林海心头一震。
难道那片未知海域,真的隐藏着与银色果实相关的秘密?这些异光,是某种特殊的海洋生物群落,还是……与那神秘的能量网络有关?
他强压下立刻前往探查的冲动,记下了信号出现的大致方位。
现在还不是时候,他需要更充分的准备,更需要先确保“绿野农科”的考察万无一失。
夜幕降临,白沙湾灯火零星。林海站在自家院中,望着远处漆黑一片的大海方向,那里仿佛有微光在吸引着他。
合作社的发展按部就班,名声和财富在稳步积累,但海底的异光和暗处的窥探,都预示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即将到来。
他握了握口袋里的现金和那张记载着技术思路的笔记,目光坚定。
下一步,必须在稳住合作社基本盘的同时,尽快开启对新航线的探索,揭开那片异光背后的秘密,为自己和合作社,赢得更广阔的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