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刘照天被称为行业搅屎棍,真是到一个行业就搅乱一个行业。
如今居然联合湾湾资本,来挖香江电影的根基。
他们都很清楚,一旦有资本涌入,不仅演员的片酬会上涨,连普通工作人员的工资也会大幅提高。
对于以制作为主的公司来说,人工和明星片酬的增加,必然导致未来电影制作的利润越来越薄。
然而,他们又不能直接打压湾湾资本,毕竟那里是香江电影最重要的市场。
唯一的出路,是找刘照天谈一谈。
他们原本只是想给刘照天一个教训,只要他肯服个软、认个错,事情也就过去了。
没想到这一闹,反而弄得进退两难。
当晚,刘照天就收到了邀请。
福临门酒楼聚集了电影界的四巨头:邵氏、嘉禾、金公主、星耀。
刘照天走进包厢,看见椅子上坐着三个人:方小姐、邹文怀、雷觉坤。
他早知道邵六叔的布局,明白方小姐只是来走个过场。
今天的真正对手,是那两只老狐狸。进门后,刘照天连声道歉,脸上挂着诚恳的笑容。
既然胜局已定,就不必摆出胜利者的姿态。两位前辈年纪也大了,气出病来反倒不好。
一番客套之后,雷觉坤率先开口:“刘生,你这件事做得不太妥当。我们之间有误会,当面说开就好,何必让外人插手,搞得一地鸡毛?”
刘照天听了哈哈大笑,一拍大腿说道:“雷sir说得对,找外人来确实不太合适。”
“你们都清楚,我是做玩具的。院线对我来说可有可无,从片商那里赚的那点钱,还不如我研发一款新玩具。所以,我对穷人的钱没兴趣。”
“哦?对片商的钱没兴趣,那对谁的钱有兴趣?”
“有钱人的钱。”
“谁有钱?”
刘照天分别指向雷觉坤和邹文怀:“你有钱,你也有钱,你们两位都有钱。”
“小刘真幽默,你看上什么,直接拿去好了。”邹文怀眯了眯眼说道。
“直接拿?那不成土匪了吗?我可是生意人。”
“生意人赚钱讲究名正言顺,土匪的事我做不来。”刘照天看着邹文怀,似笑非笑。
“说得好。现在香江电影院线只有我们四家,我们代表的是整个香江电影产业。”
“就算我们之间有矛盾,你也不能因为这点小事,拉着整个行业一起陪葬。刘生,这有点过界了吧?”邹文怀收起笑容,脸色冷了下来。
“邹生说笑了,香江影业谁不认您是第一把交椅?连美利坚都有您一片天地。我这样刚起步的后辈,哪有本事搅动风云呢?”
方艺华正想开口,刘照天却对她微微一笑,顺手为她斟了些红酒。
她当即会意,含笑点头,不再多言。
方艺华心里透亮:今日这局面远非私人恩怨,明哲保身才是上策,多话反倒里外难做人。
雷觉坤始终紧盯着刘照天,见他不仅寸步不让,还拦下了方艺华发声,三对一的阵势转眼成了二对一,他终于按捺不住。
他语气转冷:“天仔,你这话是要掀桌,不顾行业规矩了?”
“没错,”刘照天敛起笑容,“既然雷生都喊我天仔了,年轻人冲动些,各位前辈应该也能理解吧?”
雷觉坤顿时沉默,邹文怀也暂收声息。
情势已再明朗不过。
无论刘照天是否早有预谋,他此刻的态度已表明他将坚持这条路,不留转圜余地。
以往外资投入香江电影,多遭电影公司与院线联手设陷,后来者虽仍心动,却多持币观望。
而今刘照天愿为资本护航,电影公司或许敢不卖资本的账,却不敢不买院线的面子。
眼下是湾湾资金,将来或许是大马、泰国、韩国,乃至整个东南亚资本涌入香江。
影片将越来越多,制片成本也将水涨船高。以往好剧本加明星阵容就能稳赚的局面,将变成一场场豪赌。
而院线却是片子越多,赚得越稳,成了旱涝保收的生意。
方艺华听着,不由暗忖:邵氏院线是否也能在资本潮中分得一杯羹?
桌上众人各怀心思。
唯独刘照天专心对付盘中鲍鱼。
不得不说,福临门的鲍鱼名不虚传。
香软黏糯,溏心清甜。
他吃得尽兴,甚至轻轻咂了咂嘴。
雷觉坤与邹文怀看着他这副大快朵颐、宛若赌气孩童的模样,没好气地瞪了一眼,相继起身离席。
见二人离去,刘照天转而面向方艺华,嘴角浮起一丝笑意。
“六婶,您也尝尝看,这家的鲍鱼确实很美味。”刘照天边说边用公筷夹了一只鲍鱼放到方艺华碗里。
方艺华望着眼前的刘照天,既无奈又好笑,开口道:“照天,邵先生已经和我详细说了你们之间的合作。”
“资本进来后,香港电影应该会迎来一波发展高潮,邵氏即便只做院线业务也很不错。”
刘照天见方艺华神情坦诚,便摇头解释道:“我做生意就认一个道理:别人贪婪时我谨慎,别人谨慎时我进取。”
“照现在这个势头发展下去,香港电影的红火日子恐怕也维持不了几年。到那时再想找接手的人可就难了!”
说完,刘照天拿起餐巾擦了擦嘴,向方艺华点头示意后,便转身离开了包间。
……
第二天,各大报纸纷纷刊登消息:台湾资本即将进入香港电影市场。
报道中详细描述了刘照天如何与外部资本联手,通过引狼入室的方式侵占香港电影业的利益。
这一新闻迅速引发了广泛讨论,市民反应尚可,但电影从业者的反响尤为激烈。
毕竟电影业的起落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每一个被证实或传闻的消息都被炒得沸沸扬扬。
在大电影公司的宣传影响下,几乎整个行业的工作人员——从摄像、灯光到化妆师——大多相信资本进入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就连一些明星也随声附和,认为资本进入将对他们不利。
刘照天听说这些明星竟有抵制的念头,不禁觉得荒唐。
难怪总有人说明星文化水平低!
不论现在还是将来,资本进入后,明星其实是最大的受益者。
明星片酬是怎么涨上去的?不就是多家资本争抢演员,像拍卖会一样价高者得吗?
这次被炒高的片酬,又会成为下一次谈价的基础。
如果没有资本竞争,明星的生活虽比普通人好一些,但与小型企业主相比,仍显得拮据。
只要台湾资本进场,不出两年,这些明星的片酬至少能翻五六倍。
刘照天没让这些明星送锦旗致谢已经算客气了,他们居然还想抵制他,简直不可理喻。
不过,刘照天旗下拥有一家大型报业集团。他还没出手,总编邢召已经组织撰稿编辑展开反击。
第二天的《今日头条》用整版篇幅深入探讨此事:详细分析了资本进入对电影从业者的利与弊,并揭示抵制外资进入的深层原因。
文章明确指出,大电影公司之所以抵制外来资本,根本目的是为了压制明星片酬和工作人员薪资,与电影行业整体发展无关,纯粹出于他们自身利益的考量。
双方唇枪舌剑,场面十分热闹。
刘照天并不在意这些小事。只要交锋在规则之内,越是争论,越能引起围观者的兴趣,也会间接带动报纸的销量。
当然,前提是一切要在规定范围内。如果有人不讲规矩,随意乱来,那简直是自寻死路。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包括一些蠢鸟。
本来靠着蹭热度、打擦边球和低俗内容跻身香江销量前三的《东方日报》,在这次事件中却异常沉默。
刘照天起初还有些奇怪。
没想到,对方沉默多日,是在酝酿一个大动作。
一周后,当争论进入白热化阶段,
《东方日报》出手了。它用了整整两个版面,讨论这件已经引起全民关注的事。
开篇用千字篇幅详细介绍了刘照天过去的经历。
内容不多赘述,字里行间都在说刘照天这个人神机妙算、聪明过人,尤其善于借力打力,表面上看就像收了钱一样,吹捧的态度比跟班还要殷勤。
但凡事就怕一个“但是”。
“但是”之后,文章开始质疑:像刘照天这样的人,怎么会不知道资本进入对香江电影的危害?
最终目的,是为了摧毁香江电影产业,这一切只是为内地电影全面进入香江市场铺路。
接下来的内容,刘照天觉得没必要再读下去了。
香江电影算是香江经济的支柱之一,但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之前的争论,只是小圈子里的口舌之争。
可现在被《东方日报》引申到其他层面,明显是要搞事情。
他不知道背后是否有人指使。但真相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他立刻给某人打去电话:“沈董,这样玩有点过火了吧?”
“什么意思?”沈壁刚开完早会,就听到刘照天没头没脑的质问,一时没反应过来。
“可以争论,但不代表能胡乱发挥、借题发挥。万一擦枪走火,我相信你和你身后的人都不想看到。”刘照天说完,直接挂断了电话。
他准备看这件事如何收场。如果结果不能让他满意,他不介意再次动用特殊手段,让他们一家人在湾湾团聚。这件事已经触及他的底线。
虽然他现在只是个商人,但也绝对有能力反击。
刘照天有时会想,资本短期内损害的不过是嘉禾和金公主两家的利益。
行业里那么多人跳出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资本来了,那些一直拉不到投资的电影人,这不正是你们大展身手的机会吗?
香江电影行业究竟是在五年后还是十年后走向衰落,如果那时候你们还没能攒够安享晚年的积蓄,或许需要反思一下自身的问题。
难道真以为香江电影能千秋万代?
即便是好莱坞的六大电影公司,不也历经多次转手吗?你们这点小打小闹,难道还想成为例外?
刘照天对此并不理解,也不打算去深究。
……
电子宠物上市已满一周,销售数据此刻就摊在他的办公桌上。
在大多数人眼中,销售表现还算可以,但按刘照天的标准看,离他的期望还差得很远。
一周时间,全球渠道铺货,仅卖出三十多万台。
乐观估计,年销量恐怕也只能停留在三百万台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