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源那声慢悠悠的“写完了?”,让林杰心头一紧。
他点了点头,带着一丝学生交作业般的忐忑:“写完了,是个初稿,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沈清源放下报纸,拿起那个U盘,在枯瘦的手指间转了转,却没有立刻去看的意思。
他抬起眼皮,看着林杰:“打算怎么办?留着自个儿欣赏?”
林杰深吸一口气,说出了自己思考已久的决定:“我想……找个机会,递上去。至少,让办里主管政策的领导看看。”
“递上去?”沈清源嘴角扯动了一下,似笑非笑,“想清楚了?这东西递上去,可就跟之前查个案不一样了。这是要动很多人的命根子,掀很多人的桌子。”
“我想清楚了。”林杰眼神坚定的说,“如果因为怕就不做,那写出来又有什么意义?总要有人去碰这些硬骨头。”
沈清源盯着他看了几秒,缓缓将U盘放回桌上,推还给林杰。
“东西是你写的,路要你自己选。不过,递,也要讲究个方法。直接塞到领导办公室,跟废纸没区别。”
“那您的意思是?”
“找个由头。”沈清源重新拿起报纸,遮住了半张脸,声音从报纸后面传来,“下个月,办里要开一个内部务虚会,讨论明年医改的重点方向和思路。负责收集整理会议参考材料的,是综合三处。那个处的处长,是副主任从社科院带过来的学生,算是他能说得上话的人。”
林杰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沈清源这是在给他指路!
通过正规渠道,将方案作为“参考材料”的一部分递上去,既合乎程序,又能直达上级!
“我明白了!谢谢沈组长!”林杰激动地拿起U盘。
“别谢我。”沈清源的声音淡如白水,“我只是告诉你有这么个会。东西能不能入人家的眼,看你自己的造化。”
接下来的几天,林杰根据沈清源的提示,仔细修改了方案的摘要和措辞,让它更符合内部参考材料的格式和要求。
他找到综合三处的处长,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十分严谨的中年学者型干部,客气地说明来意,表示自己在长期政策研究组学习期间,结合一些思考,写了点不成熟的东西,希望能为务虚会提供一点参考。
那位处长显然听说过林杰,态度不冷不热,接过U盘,随手放在一堆文件上,说了句“放这儿吧,有时间会看”,便不再多言。
林杰知道,这已经是目前能做到的最好结果了。
他道了谢,回到自己的“冷宫”,继续那看似永无止境的档案整理工作,内心却充满了等待的焦灼。
日子一天天过去,务虚会的日期越来越近,那边却没有任何消息。
林杰几乎要以为自己的心血已经石沉大海。
就在务虚会召开的前两天,林杰正在办公室核对一份旧文件的数据,桌上的内线电话突然响了。
沈清源从报纸后瞥了一眼,没动。
林杰走过去接起。
“喂,是长期政策研究组吗?我找林杰同志。”电话那头是一个温和但陌生的男声。
“我是林杰,您哪位?”
“林杰同志,你好。我是副主任办公室的秘书,姓何。副主任请你现在到他办公室来一趟。”
林杰的心猛地一跳!副主任办公室!那位学者型的常务副主任!
“好的,何秘书,我马上到!”
挂了电话,林杰感觉自己的手心都有些出汗。
他看了一眼沈清源,老者依旧在看报,仿佛什么都没听到。
他整理了一下衣着,快步走向副主任办公室。
何秘书已经在门口等他,微笑着将他引了进去。
副主任还是坐在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正在翻阅一份打印出来的文件。
林杰一眼就认出,那正是他提交的方案!
“主任。”林杰恭敬地站定。
副主任从文件上抬起头,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林杰同志,来了,坐。”
林杰依言坐下,腰杆挺得笔直。
副主任拿起那份厚厚的方案,在空中扬了扬,看着林杰说:“这份《关于深化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与医保支付方式联动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是你写的?”
“是的,主任。是我利用业余时间,结合在沈清源组长指导下学习的一些资料,以及自己的一些粗浅思考写的初稿。”林杰谨慎地回答,特意提到了沈清源。
副主任点了点头,没有追问沈清源的事,而是直接切入主题:“我花了两个晚上,仔细看完了。坦率地说,很受震动,也有些意外。”
他的手指在方案封面上敲了敲:“这里面的很多观点,很大胆,甚至有些……尖锐。比如,你明确提出要打破目前药品和耗材价格形成的‘黑箱’,建立以药物经济学评价为基础,参考国际价格,并与医保基金承受能力挂钩的透明定价机制。再比如,你强调支付方式改革不能孤军深入,必须与价格改革、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医生薪酬制度改革联动推进,形成政策合力。还有,你提出的基于价值的风险共担模式,将医保支付与医疗质量、患者健康结局挂钩……这些想法,很有冲击力。”
林杰的心提了起来,不知道副主任这番评价是褒是贬。
“但是,”副主任果然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问题也很多,很突出。”
他翻开方案,指着其中几处用红笔标出的地方:“首先,你的论证虽然引用了不少数据,但缺乏足够严谨的、基于大规模真实世界数据的模型测算和效应模拟。很多结论,更多的是基于逻辑推演和个案分析,说服力不够。”
“其次,你对改革可能带来的震荡和阻力,预估不足,或者说,应对策略过于理想化。你动了药品、耗材、检查、甚至医生收入结构这么多方面的利益,牵涉到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医院、医生、乃至多个政府管理部门,你想过没有,这需要多么强大的政治决心和协调能力?你的过渡期设计和风险缓冲机制,显得太单薄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副主任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你的方案,触及了现行体制下一些根深蒂固的运行逻辑和部门权责划分。比如,你建议成立一个跨部门的‘医药价格与医保支付联动改革委员会’,这涉及到发改、财政、卫健、医保、药监等多个部门权力的重新配置和整合,难度有多大,你想过吗?这已经超出了单纯业务改革的范畴。”
林杰听着副主任一针见血的批评,后背开始冒汗。
他知道副主任说的都是实情,都是他方案中最薄弱、最容易被攻击的环节。
“主任批评得对,这些问题我确实思考不深,论证不足。”林杰诚恳地承认。
副主任看着他紧张的样子,脸色缓和了一些,重新靠回椅背,语气也放缓了:“不过,你也不用妄自菲薄。能在这个年纪,写出这样一份有框架、有思路、敢于直面核心问题的方案,已经很不容易了。这里面有很多闪光点,特别是‘联动’和‘价值导向’这两个核心思想,抓得很准,代表了医改未来必须坚持的方向。”
他拿起笔,在方案的扉页上写了几个字,然后递给林杰:“拿回去,按照我刚才提的几点,重点在数据模型、阻力分析和权责协调机制这三个方面,再下下功夫,好好修改,充实论据。务虚会的参考材料,我会让何秘书把你的摘要放进去。完整的修改稿,等你改好了,直接交给何秘书。”
林杰双手接过方案,看到扉页上副主任用遒劲的笔迹写着的两个字:“修改”。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思路可取,需夯实基础。”
一股巨大的暖流和激动瞬间涌遍林杰全身!
副主任不仅看了,还给出了如此具体、中肯的修改意见,并且同意将摘要纳入务虚会参考材料!
这不仅仅是认可,更是一种宝贵的指导和期待!
“谢谢主任!我一定认真修改,尽快把修改稿交给何秘书!”林杰的声音有些哽咽。
副主任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带着勉励的笑容:“去吧。记住,搞政策研究,既要有冲破藩篱的勇气,也要有绣花针般的细致和耐心。我等着看你的修改稿。”
林杰用力点了点头,紧紧抱着那份沉甸甸的方案,如同抱着无价的珍宝,退出了副主任办公室。
走在回办公室的走廊上,他的脚步前所未有的轻快和坚定。
他知道,他终于遇到了一位真正的“知音”,一位能够理解他想法、并愿意给他指点和机会的领导。
他推开“长期政策研究组”的门,沈清源依旧在看报。
林杰走到他桌前,将那份写着“修改”和评语的方案扉页,轻轻推到沈清源面前。
沈清源的目光从报纸上移开,落在那两个遒劲的字和一行小字上,昏黄的眼睛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微微闪动了一下。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伸出手,用指关节在桌面上,极轻、极缓地,叩了两下。
然后,他重新拿起报纸,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
但林杰知道,这两下轻叩,是这位沉默寡言的老者,所能给出的、最高程度的赞许和欣慰。
他坐回自己的位置,深吸一口气,翻开了方案的第一页。
修改,立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