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僵持了片刻,孙权先叹了一口气,伸手拍拍胡综的肩膀。
“伟则,你若也想回中原,我不怪你,只是这样的话,千万不能让别人听见。他们现在对汝南人现在可没什么好印象,说不定会杀了你。”
“不会的。”胡综跟了上去。“我也不走。或许有一天,将军还能用得上我。”
孙权苦笑了两声,却没说话,大步下了将台,向停靠在水边的楼船走去。
胡综亦步亦趋,跟着孙权上了楼船。不少将领已经在楼船上等着,看到胡综跟过来,互相看看,眼神不善。只是当着孙权的面,不便发作。
有些人的心里也有些不便言明的异样期待,看向胡综的眼神也因此变得复杂。
吕蒙投降,让汝南人成了最不受欢迎的群体。
袁氏就是汝南人。虽然天下未定,汝南成为新的帝乡已经是事实。汝南的百姓可以得到赋税减免的优待,汝南的士人也可以高人一等,优先入仕。怎么看,他们都没有继续为孙权效力的理由。
没有觉得吕蒙投降是意外,他不投降才是意外。
这时候,孙权还将胡综这个汝南人留在身边,恐怕也不是信任,而是后路。
时至今日,投降并非不可接受,就看条件如何。说到底,没有人相信江东现在还能独存,之所以战斗,只不过是想要一个不错的条件而已。
孙权登船,命令起锚,楼船沿着赣水驶入彭蠡泽,回防柴桑。
进舱之后,他就将自己反锁在舱中,谁也不见。
诸将等了片刻,只得怏怏离去。
——
孙贲站在城头,看着江东军依次登船、撤离,消失在视野之中,怅然若失。
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见到孙权,百年之后,又如何面对富春孙氏的祖先。
一旁的桓佑轻舒一口气,露出欣慰的笑容。“将军,准备迎接镇南将军吧。”
孙贲点点头,默默地走下城墙。
他知道,孙权突然撤兵不是顾念情义,而是因为曹仁、孙辅的援军即将到达。孙权没有把握击败曹仁,只能放弃南昌。
这次能如此顺利,与曹仁的迅速进兵分不开。谁也没想到曹仁会来得这么快。从他起兵,到曹仁出现在南昌城外,前后只用了十天。孙权刚到南昌城下五天,连攻城器械都没来得及准备,更别说攻城了。
孙贲收拾了一下,派出斥候尾随孙权,确认孙权已经撤走,而不是骗他出城,同时调整了城防,做好了交接的准备。南昌这个重镇,曹仁是不可能留给他镇守的。
半日后,斥候送来消息,孙权的确已经撤走了,而且很匆忙。曹仁的大将军厉锋校尉夏侯渊已经赶到南昌,离城不过十里。
孙贲不敢怠慢,带着部下出城,迎接夏侯渊。
见到夏侯渊之后,孙贲吃了一惊。夏侯渊的战船很多,上面插满了战旗,看起来像是有万人之众,但他的兵力其实很有限,只有三千多人。但凡孙权派人迎战,或者殿后的人马发现了虚实,迎头痛击,夏侯渊必败无疑,连这些战船都会成为孙权的战利品。
没有了战船,还怎么与孙权水战?走陆路去柴桑可不轻松。
夏侯渊中等身材,脸颊瘦长,满是精悍之气。他看出了孙贲的不安,哈哈大笑。
“将军放心,镇南将军就在我身后不远,只不过坐的是民船。一旦孙权来战,他们最多半天时间就能赶到。可惜,孙权胆子太小,不敢一战,这功劳只好让给别人了。”
孙贲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曹仁这是虚虚实实,诱孙权出战。没想到孙权心虚,根本没看出破绽,直接跑了,反而让曹仁的计划落了空。
跟在夏侯渊身边的是镇东将军长史武周,与孙贲见礼后,他笑着说道:“将军准备好嫁妆了没有?江东平定后,令爱与曹公子的婚事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孙贲陪笑道:“这是自然。等战事一结束,我就派人去沛郡与曹家商量婚事。”
“不用。”武周摇摇手。“曹公子就在大将军身边,你很快就会见到他。”
孙贲一愣。“他怎么……”
夏侯渊故作神秘一笑。“曹公虽故,但袁曹的关系依旧亲密。曹公子仓舒就是由大将军抚养的,曹彰以武勇得大将军赏识,留在左右,见习军事,前途不可限量。你很快就能见到他了,包你满意。”
孙贲又惊又喜,连连点头。
他原本与曹操有约,要将女儿嫁给曹操的儿子曹彰。那时候曹彰才十一岁,她女儿才十岁,当然成不了亲。后来曹操死在乌巢,袁绍进据中原,这桩婚事其实就取消了。
如果不是曹仁又成了陈朝的镇南将军,并且已经到了豫章,他根本不考虑这件亲事。
但曹彰成了大将军袁熙的近侍,就完全不同了。他不仅不需要有任何顾忌,还要拼命抓住这个好女婿。
都说袁曹一体,果然亲密。就算曾经兵戎相见,这份交情也没断。
夏侯渊见状,松了一口气,又给武周使了个眼色。武周说道:“将军,右将军还在与太史慈对峙,当务之急不是追击孙权,而是夹击太史慈,迫他投降,引右将军率领的主力进入南昌。这可是大功一件,将军千万不要错过。”
桓佑也劝孙贲立即行动,不要贻误战机。右将军高览才是南路的主将,只有他进入豫章后,才有足够的兵力或北上柴桑,或东进会稽,直捣江东腹心。
孙贲沉浸在喜悦之中,无所不可,随即答应亲自统兵,与夏侯渊一起去接应高览。
夏侯渊进入南昌城休整,派武周回报曹仁。他已经接管了南昌防务,并说服孙贲出城接应高览。曹仁不用来南昌了,可以直接去宜春,孙贲会带上粮草与他会合。
次日,孙贲亲率一万步卒出城,带着大量的粮草,赶往新淦。
为了能给高览留下一个好印象,分点功劳,他日夜产兼程,一天后就追上了曹仁、孙辅。
曹仁刚刚截住太史慈,正抓紧时间抢占有利地形,得到孙贲的支援,又有了充足的粮草,曹仁大喜,随即派武周去见太史慈,劝太史慈投降。
大势如此,你再挣扎也没有意义,投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