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西侧的夜色刚沉下来,石刚就带着两个侦察兵摸回了阵地。他裤脚卷到膝盖,小腿上划了好几道血口子,手里攥着块皱巴巴的麻布——是从日军哨兵身上搜来的,上面用炭笔画着歪歪扭扭的路线,终点正对着友军来援的补给道。
“副师长!鬼子要坏咱们的事!”石刚冲进核心阵地时,陈砚正和吴剑平对着地图研究友军合围路线。他把麻布往地图上一铺,指尖戳着路线终点:“俺们跟着鬼子的破袭队摸了半夜,他们要去炸友军的补给车,大概一个中队的人,还带着炸药包!”
陈砚的手指在补给道上顿了顿——这条道是李宗仁特意标注的“生命线”,友军的弹药和粮食全靠它运过来,要是被炸毁,合围计划至少得拖三天。“不能让他们得手!”他抬头看向李达,“你带3营的两个连,跟石刚去补给道旁的黑松林设伏,鬼子要走那儿过,正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李达刚从右翼阵地换岗下来,军帽上还沾着露水,闻言立刻挺直腰:“放心,副师长!俺们3营就算拼到最后一个人,也得护住友军的补给!”他转头就往3营阵地跑,路过战壕时,还不忘喊上栓柱:“小子,跟俺去杀鬼子!好好学,这可是立大功的机会!”
栓柱正跟着马小虎擦步枪,一听这话,立马拎起枪就跟上去,眼里亮得像有火:“李营长,俺能打枪了,还能帮着扛炸药包!”李达拍了拍他的肩:“好样的,到了地方听俺号令,别瞎冲!”
赵老栓这边也接到了命令,守好正面阵地,还要派一个班去协助滇军盯紧日军主力。他把重机枪交给罗二柱,反复叮嘱:“这枪你可得看好了,鬼子要是来试探,别轻易开枪,省着子弹等硬仗!”罗二柱拍着胸脯保证:“班长放心,俺跟马小虎盯着,绝不让鬼子靠近战壕!”
老木匠这会儿正蹲在后勤房里,手里拿着个修好的步枪零件,王锐在旁边急得直转圈——之前缴获的一挺轻机枪卡了壳,正面阵地正缺火力。“大爷,您能修好不?正面要是没机枪,鬼子来了不好扛啊!”老木匠没说话,只是把零件往机枪里一装,拉动枪栓试了试,“咔嚓”一声脆响,机枪居然能正常发射了。
“成了!”老木匠擦了擦汗,脸上露出点笑,“这枪就是弹簧松了,俺给紧了紧,再上点油,妥妥的!”王锐赶紧让人把机枪抬去正面阵地,路过医疗站时,还不忘跟林晚打声招呼:“林大夫,要是有伤员,俺们优先送过来!”
李达和石刚带着队伍,趁着夜色往黑松林赶。黑松林离补给道只有半里地,林子密得很,正好藏人。石刚带着苗族弟兄先去探路,在地上做了记号,回来对李达说:“鬼子大概后半夜到,咱们在林子里埋点土雷,再把机枪架在坡上,保证他们进得来,出不去!”
栓柱跟着老兵们埋土雷,手指冻得通红也没叫苦。有个老兵教他怎么把引线藏在松针下,他学得认真,还小声问:“叔,要是鬼子没踩雷咋办?”老兵笑着说:“那咱就用枪打,你小子昨天不是打中一个吗?今天再打一个,就是功臣了!”
后半夜的风有点凉,李达裹紧了军装,盯着补给道的方向。突然,远处传来脚步声,还有金属碰撞的声音——是日军的破袭队!大概五十人,正扛着炸药包,小心翼翼地往补给道走。“准备!”李达压低声音,手指扣着扳机。
等日军走进黑松林,离土雷只有几步远时,石刚突然吹了声口哨——这是约定的信号!土雷瞬间炸响,走在前面的日军倒了一片,剩下的慌了神,想往回跑,却被坡上的机枪拦住了路。
“打!”李达喊着,率先冲了出去。3营的士兵们跟着他,步枪、手榴弹轮番上阵。栓柱跟着老兵,瞄准一个想扔炸药包的日军,手指扣下扳机——“砰”的一声,日军应声倒地,炸药包滚在地上,没来得及引爆。
“好小子!又打中一个!”身边的老兵拍了他一把。栓柱咧着嘴笑,刚想再开枪,就见一个日军从侧面摸过来,举着刺刀要刺他。他心里一慌,赶紧往后躲,这时石刚突然冲过来,苗刀一挥,日军的刺刀就被劈飞了,紧接着一刀刺进日军的胸口。
“下次小心点!”石刚拍了拍他的肩,又冲向前去。栓柱定了定神,也跟着冲上去,手里的步枪虽然打得不算准,却没再往后退。
日军的破袭队没撑多久,就被打得只剩几个残兵,抱着头想跑,又被赶来的滇军弟兄拦住了。“李营长,你们来得太及时了!”滇军的排长跑过来,手里还拎着个日军的炸药包,“要是让他们炸了补给道,俺们的麻烦就大了!”
李达喘着气,擦了擦脸上的血:“都是应该的,友军的补给就是咱们的补给,可不能让鬼子毁了!”他让人清点战果,缴了三挺步枪,还有十几个没来得及用的炸药包,栓柱还缴获了一把日军的刺刀,宝贝似的攥在手里。
往回走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路过补给道时,正好遇上友军的补给车队,领头的军官看到他们,赶紧停下来:“多谢黔军弟兄!要是没你们,俺们这车队就危险了!”李达笑着摆手:“客气啥,都是为了打鬼子!”
回到阵地时,正面阵地也传来了好消息,日军的试探性进攻被打退了,罗二柱的重机枪立了功,还俘虏了一个日军士兵。赵老栓正让人审问俘虏,见李达回来,赶紧迎上去:“咋样?没吃亏吧?”李达晃了晃手里的刺刀:“不仅没吃亏,还赚了不少!栓柱这小子,又打中一个鬼子!”
栓柱被说得有点不好意思,挠着头说:“是老兵教得好,还有石连长救了俺一次!”石刚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你小子胆子大,以后跟着俺们侦察连练,保准你比现在厉害!”
老木匠这会儿也被请去了正面阵地,正在给士兵们讲怎么保养武器。他手里拿着个步枪零件,给大家演示:“这枪啊,就跟农具一样,得天天擦,天天保养,不然到了战场上就掉链子!”士兵们听得认真,有的还拿出小本子记下来。
陈砚站在土坡上,望着远处的补给车队,心里踏实了不少。友军的补给安全了,合围计划就能按时进行,日军的破袭队被打垮,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有动作。他转头对吴剑平说:“再过两天,友军就能到了,到时候咱们从侧面冲,把鬼子往台儿庄里赶,让他们插翅难飞!”
吴剑平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好!到时候咱们121师,一定要打出黔军的威风,让全国都知道,咱们草鞋兵也能打胜仗!”
中午的饭桌上,炊事班煮了新送来的大米粥,还蒸了白面馒头。士兵们围着篝火,一边吃饭一边聊昨晚的战斗,栓柱拿着缴获的刺刀,给大家讲怎么打中鬼子,怎么被石刚救了,眼里满是自豪。
老木匠也被请过来一起吃,王锐给了他一个大馒头:“大爷,您可是咱们的功臣,这馒头您得吃!”老木匠接过馒头,咬了一口,笑着说:“俺就是修了点东西,不算啥,真正的功臣是你们这些杀鬼子的兵!”
下午的阳光有点暖,阵地上的士兵们有的在加固战壕,有的在练刺杀,栓柱跟着石刚学怎么辨认脚印,老木匠在后勤房里继续修武器,陈二牛带着村民送来的新一批草药,正往医疗站搬。
陈砚站在核心阵地的观察孔后,望着远处的日军阵地,心里清楚,这两天的平静只是暂时的,日军肯定还会有动作。但他不怕——有这些团结的弟兄,有百姓的支持,还有友军的合围,他们一定能守住台儿庄,打赢这场仗。
“通知各营,晚上轮流守岗,多派几个哨,别让鬼子偷袭。”陈砚对通讯兵说,“还有,让王锐统计一下新缴获的武器,优先分给一线的弟兄,咱们得养精蓄锐,等着跟友军一起反击!”
通讯兵应着,转身往各营跑去。阵地上的歌声又响了起来,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歌声在阳光里飘得很远,带着黔军的铁血,也带着对胜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