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城里的晨光刚漫过屋檐,主街旁的空地上就响起了整齐的脚步声。1营的老兵们正带着新参军的后生练队列,赵老栓背着手来回走,眼里不揉沙子:“都给俺站直了!当兵不是逛集市,腰杆挺不直,咋跟鬼子拼?”后生们赶紧把腰挺得更直,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却没一个人敢擦——昨天栓柱因为站队列晃了一下,被赵老栓罚跑了两圈,这会儿谁都不想挨罚。
栓柱现在是个小班长了,带着五个台儿庄本地的后生,正教他们握枪姿势。他的动作不算特别标准,却格外认真,时不时回忆马小虎教他的要领:“枪托得抵紧肩窝,不然后坐力能把你们胳膊震麻!”有个后生叫狗剩,之前跟着陈二牛送过粮,握枪时手总抖,栓柱就握着他的手调整:“别怕,这枪是咱们的伙计,你对它好,它才给你长脸。”
不远处的空地上,李达正带着3营练步坦协同——没有真坦克,就用木板搭了个“坦克模型”,几个士兵推着走,后面的步兵跟着“坦克”交替掩护。“快!跟紧点!坦克停下来你们就得补上去,别让鬼子钻空子!”李达喊着,嗓子有点哑,昨天他带着士兵练到半夜,就是想把这协同的要领嚼碎了教给大家。
石刚的侦察连在城外的树林里训练,阿木带着几个苗族弟兄教新侦察兵“听声辨位”——蒙着眼睛,靠脚步声判断来人的方向和人数。有个新侦察兵总出错,阿木也不恼,只是把他拉到树旁:“你听,风吹树叶是‘沙沙’声,脚步声是‘咚咚’的,不一样的声儿,记牢了!”石刚则在旁边画地形草图,教大家怎么标注日军阵地,怎么藏痕迹,这些都是他摸哨摸出来的真本事。
老木匠的武器修理班设在之前的日军营房里,门口堆着缴获的坏枪,里面“叮叮当当”的声音没停过。王锐抱着账本进来,皱着眉说:“大爷,还有二十挺轻机枪没修好,武汉那边催得紧,咱们后天就得出发。”老木匠头也不抬,手里的锉刀在枪栓上打磨:“别急,俺们加把劲,今晚就能修好。你看这枪,就是枪管里有锈,俺们用铁丝裹着布,来回蹭几遍就成。”说着,他让身边的徒弟递过一把修好的机枪,拉动枪栓“咔嚓”一声脆响,王锐这才松了口气。
陈砚正和吴剑平在城楼上看训练,手里拿着李宗仁刚发来的电报——武汉会战的任务定了,121师要去守田家镇要塞,那是长江中游的关键防线,日军肯定会重点进攻。“咱们得加快整训,田家镇不比台儿庄,鬼子有军舰有重炮,不好守。”陈砚指着远处的训练场地,“步坦协同、侦察、武器保养,哪一样都不能落,不然到了那边要吃亏。”
吴剑平点点头,目光落在练队列的后生们身上:“这些新弟兄有冲劲,就是经验少,得靠老兵带。李达和赵老栓都是老骨头了,让他们多费心,到了田家镇,咱们才能撑住。”正说着,李达跑了过来,满头是汗,却笑着说:“副师长!俺们3营的步坦协同练得差不多了,您要不要去看看?保证让您满意!”
陈砚跟着李达去了训练场,正好赶上“模拟进攻”——木板“坦克”在前,步兵跟着推进,遇到“日军碉堡”(用沙袋堆的),立刻有人扛着炸药包冲上去,动作麻利得很。“好样的!”陈砚拍了拍李达的肩,“到了田家镇,鬼子的碉堡可比这多,你们就得这么打,别慌!”李达用力点头:“您放心,俺们3营就算拼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让鬼子过要塞!”
中午的饭桌上,炊事班杀了百姓送来的鸡,炖了锅鸡汤,还蒸了白面馒头。士兵们围着篝火,手里捧着碗,脸上满是笑意。栓柱把自己碗里的鸡肉夹给狗剩:“你正在长身体,多吃点,以后扛枪才有劲。”狗剩不好意思地摇摇头:“班长,您也吃,您教俺们打枪,俺还没谢您呢。”马小虎在旁边笑着说:“都是自家弟兄,别客气,等到了武汉,咱们一起杀鬼子,那才叫谢!”
饭后,陈砚召集营以上军官开会,把武汉会战的任务说了:“田家镇要塞是长江的门户,咱们要守的是西侧的山坡,那里能盯着鬼子的军舰。李达,你带3营守前沿,赵老栓带1营守侧翼,石刚的侦察连去江边摸鬼子的布防,都记牢了?”众人齐声应下,眼里没一点怯意——打了这么多仗,他们早就不是合肥那支残部了,现在的121师,有枪有粮有弟兄,啥硬仗都敢扛。
傍晚,百姓们听说黔军要去武汉,都来送行。陈二牛带着几个村民,赶着马车送粮食,车上还堆着新做的布鞋:“陈副师长,俺们没别的,就这些粮食和鞋,你们带着,路上吃,路上穿。”有个老大娘拉着栓柱的手,塞给他一袋炒花生:“娃,到了武汉,多杀鬼子,也照顾好自己。”栓柱用力点头,把花生揣进怀里,心里暖烘烘的。
石刚带着侦察连提前出发,去田家镇探路。临走前,他对陈砚说:“副师长,俺们会把鬼子的布防摸清楚,等你们来,保证不耽误事。”陈砚拍了拍他的肩:“小心点,别靠太近,安全第一。”石刚应着,带着弟兄们消失在暮色里,苗刀在腰上晃悠,像一道冷光。
夜色渐深,训练场上的人渐渐少了,只有武器修理班的灯还亮着,“叮叮当当”的声音在夜里格外清晰。陈砚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的长江,心里清楚,武汉会战会是场硬仗,但他不怕——有这些能打仗、肯吃苦的弟兄,有百姓的支持,还有这些天练出来的本事,他们一定能守住田家镇,守住长江防线。
“吴师长,”陈砚转头对身边的吴剑平说,“明天咱们就出发,让弟兄们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到了田家镇,有的是仗要打。”吴剑平点头,眼里满是坚定:“好!咱们121师,要让鬼子知道,黔军不仅能守台儿庄,还能守长江,守好咱们的家国!”
城楼下,栓柱正和几个新弟兄收拾行李,把修好的枪擦了又擦,把布鞋放进背包。狗剩摸着枪,小声问:“班长,武汉的鬼子真有那么厉害吗?”栓柱握紧手里的枪,望着远处的灯光:“厉害又咋样?咱们有老兵带,有枪有炮,还怕他们?到了那边,咱们多杀鬼子,让他们知道,咱们台儿庄的后生也不是软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