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一年的夏天,长安城里蝉鸣得正欢,皇宫的政事堂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沉闷。刚过午时,有小吏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对着正在批阅公文的几位大臣躬身道:“诸位大人,右仆射温大人……没了。”
这话一出口,满屋子的人都愣了。谁也没想到,温彦博会走得这么急。前几天上朝,他还扶着柱子跟太宗奏报西域的情况,虽然脸色苍白,声音却依旧洪亮,怎么说没就没了?
说起温彦博,满朝文武没一个不佩服的。他在政事堂当值这些年,就像个上了弦的钟,从早到晚不停歇。每天天不亮就进宫,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有时候赶上急事,干脆就在政事堂的偏房将就一夜。他家的老仆后来跟人说,温大人的案头总摆着两罐浓茶,夜里批阅文书时,一罐喝完再续一罐,眼泡肿得像核桃也不肯歇。
有次太宗见他走路都有些打晃,就劝他:“温卿,你年纪也不小了,机务再忙,也得顾着身子。朕看你最近清减了不少,不如先歇半个月,让家里人好好给你补补?”可温彦博却摇头,说眼下突厥那边还没安定,各州的户籍核查也没完成,他哪能安心休养。结果没过多久,就传出他咳血的消息,太宗强令他回家养病,可他在家躺了三天,又偷偷跑回了政事堂。
如今人没了,太宗下朝后走到政事堂,看着温彦博平时坐的那张椅子还空着,桌上摊着没批完的公文,墨迹都还没干,忍不住红了眼眶。他对着身边的侍臣叹气道:“朕早看出温卿身子撑不住了,上次见他上朝时手都在抖,就该硬逼着他去休养。如今他走了,朕这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啊。”
后来太宗给温彦博追封官职时,特意在诏书上写了“尽心竭节,致身忘己”八个字。满朝文武都知道,这八个字,温彦博担得起。
日子一晃到了贞观十三年,长安的冬天来得早,刚进腊月就飘起了雪。这天太宗在太极殿宴请功臣,酒过三巡,他忽然拉着尉迟敬德的手,低声道:“敬德啊,最近总有人跟朕说,你手握兵权,怕是有不臣之心,你怎么看?”
尉迟敬德一听这话,当时就急了。他本是个直性子,最见不得别人冤枉他。只见他“啪”地放下酒杯,站起身来,一把扯开自己的衣襟,露出满是伤疤的胸膛和胳膊——那都是当年跟着太宗打天下时留下的,有的是被长矛戳的,有的是被箭射的,纵横交错,看着就让人心惊。
“陛下!”尉迟敬德声音洪亮,震得殿上的烛火都晃了晃,“臣当年跟着陛下打刘武周,在洛阳城外跟王世充的人厮杀,差点被砍了脑袋;后来打窦建德,臣身中三箭还冲在最前面。这些伤疤,都是臣为大唐拼来的!如今天下太平了,怎么会有人说臣谋反?”
太宗看着那些狰狞的伤疤,想起当年战场上的情景,眼眶一下子就热了。他赶紧上前拉住尉迟敬德的手,帮他把衣服系好,道:“敬德,朕跟你说笑呢!朕怎么会怀疑你?那些闲话,朕从来没放在心上,就是想听听你怎么说。”
这事过去没几个月,太宗又在御花园召见尉迟敬德。两人沿着回廊慢慢走,聊着当年打仗的旧事,太宗忽然话锋一转,笑着说:“敬德,你跟着朕这么多年,功劳苦劳都摆在那儿。朕看你平日里身边虽有家眷照料,却总觉得少些体面。朕有个女儿,性子温婉,知书达理,若是许配给你做妻室,也算是朕对你的一份心意,你看如何?”
尉迟敬德一听,脚步猛地顿住,赶紧转身对着太宗躬身行礼,随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头道:“陛下厚爱,臣实在感激不尽!只是臣家中已有发妻,当年臣还没发迹时,她就跟着臣,住过破茅草屋,吃过粗米糠,陪着臣熬过最苦的日子。如今臣蒙陛下恩典,得了爵位俸禄,要是为了攀附皇家就抛妻另娶,不仅对不起妻子,更是忘本失德,臣万万做不出这种事!还请陛下收回成命,恕臣不能从命。”
太宗看着他坚决的样子,先是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伸手把他扶起来:“朕原是想给你添些荣光,却忘了你是个重情义的人。罢了罢了,是朕考虑不周,既然你心有所属,朕自然不会勉强。”后来这事传到后宫,皇后还跟太宗说:“尉迟将军能在富贵时不忘糟糠之妻,这份心性,比多少贪慕虚荣的官员强多了。”
司马光说
温彦博以社稷为重,鞠躬尽瘁,至死方休,此乃忠臣之典范;尉迟敬德以赤诚待君,以情义待妻,不恋富贵,不贪荣宠,此乃义士之楷模。唐太宗知温彦博之忠而憾其早逝,见尉迟敬德之诚而罢赐婚之议,君臣之间相知相惜,实乃贞观之治之所以兴盛也。夫君臣相得,不在权位之高低,而在心意之相通;君子立身,不在名利之厚薄,而在品行之端正。
作者说
这两件事看似无关,却藏着贞观年间君臣相处的大智慧。温彦博的“尽瘁”,不是盲目地透支自己,而是源于对大唐的责任;太宗的“遗憾”,也不是事后的客套,而是对臣子的真心体恤——这种“君惜臣,臣忠君”的氛围,比任何制度都更能凝聚人心。
而尉迟敬德拒婚这件事,更让人看到了他难得的清醒。在古代,能与皇室联姻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荣耀,可他却能守住“共贫贱”的承诺,不被权贵诱惑冲昏头脑。更难得的是太宗的态度,他没有因为尉迟敬德拒绝自己的好意而不满,反而尊重对方的选择——这种君臣之间的平等与包容,才是贞观年间最珍贵的底色。比起那些轰轰烈烈的战功,这些细微处的坚守与体谅,更能让人感受到贞观盛世的温度。毕竟,一个时代的兴盛,从来不是只靠帝王的雄才大略,更靠臣子们守住本心、君臣间彼此体谅的默契。
本章金句
忠臣尽瘁,不为虚名;义士立身,不恋浮华。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若是唐太宗,面对温彦博的“过劳”,你会用强硬手段逼他休养,还是尊重他的选择?如果你是尉迟敬德,面对与皇室联姻的诱惑,你会坚守与发妻的情谊,还是接受这份荣宠?欢迎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