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理念的远征
直升机螺旋桨的轰鸣如同死神的咆哮,震得木屋簌簌发抖。雪地上,数辆雪地车的探照灯光柱如同利剑,刺破黑暗,将小屋牢牢锁定。包围圈已然合拢,插翅难飞。
“山猫”反应极快,几乎在警告哨音响起的瞬间,他已一脚踢翻了屋内唯一的木桌作为掩体,同时将突击步枪架在窗沿,眼神冰冷地扫视着外面晃动的黑影。“他们有备而来,强攻不行。”
威廉姆斯博士瘫坐在角落,面如死灰,喃喃道:“是皮下追踪器……他们肯定在我昏迷时……完了……都完了……”
绝望如同冰冷的雪水,浸透每个人的心脏。刚刚到手的希望和罪证,转眼就要连同他们一起,被埋葬在这雪山深处。
林晓的大脑在极限压力下疯狂运转。硬拼是死路,投降更是万劫不复。他的目光扫过屋内,最终定格在威廉姆斯博士那张写满绝望的脸上,又看向手中紧握的、存储着关键数据的存储器。
一个极其冒险,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计划,在他脑中瞬间成型。
“安曼!”他对着麦克风低吼,语速快得惊人,“立刻将我们目前的位置、被包围的情况,以及威廉姆斯博士揭露的关于‘活体样本’不稳定性的核心证据——尤其是那个周期性衰减模型和‘净化脉冲’的数据摘要——通过所有备用紧急频道,发送给拉图尔先生,以及……国际慢食协会!现在!立刻!”
“林晓!你疯了?!”孙炜的声音从国内通过加密频道传来,充满了惊骇,“这会彻底暴露你们!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灭口!”
“他们已经不惜一切代价了!”林晓的声音斩钉截铁,“既然躲不掉,那就把事闹大!把这场黑暗里的追杀,变成一场在阳光下的审判!他们要掩盖,我们偏要曝光!”
他看向威廉姆斯:“博士,你愿意用你的声音,向世界揭露这一切吗?哪怕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威廉姆斯博士浑身一颤,看着林晓那双燃烧着决绝火焰的眼睛,他空洞的眼神里,渐渐也燃起了一丝同样的火焰。他用力点了点头,嘶哑道:“这是我的……救赎。”
就在外面的“清理者”部队即将破门而入的瞬间,木屋的门,却从里面被缓缓打开了。
林晓高举着双手,走在最前面。石磊搀扶着虚弱的威廉姆斯博士紧随其后。“山猫”则如同幽灵般隐匿在门后的阴影里,枪口对准门外,做最后的威慑。
门外,十几名全副武装、穿着白色雪地作战服的“清理者”成员呈扇形包围,枪口齐刷刷对准他们。一架小型直升机在低空盘旋,卷起漫天雪雾,舱门打开,一个穿着灰色风衣的身影若隐若现——风衣客果然亲自来了!
“放弃抵抗,交出所有数据和人,可以留你们全尸。”一个冰冷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来。
林晓毫无惧色,迎着刺目的探照灯光和凛冽的寒风,朗声道:“数据,已经不在我们手里了。关于你们那个‘活体样本’是个不稳定、需要周期性‘充电’的残次品,以及它可能释放‘净化脉冲’的证据,此刻想必已经出现在欧洲几家主要媒体和慢食协会主席的办公桌上了。”
他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外面的武装人员明显出现了一阵骚动,连低空盘旋的直升机都微微晃动了一下!
“你说什么?!”扩音器里的声音带上了惊怒。
“我说,”林晓一字一顿,声音清晰地穿透风雪,“你们掩盖的真相,已经曝光了。杀了我们,只会坐实你们的罪行!”
这是心理战,是绝境中的豪赌!赌的是对方对舆论和背后资本压力的忌惮!
风衣客从直升机舱门处探出身,冰冷的视线如同实质般落在林晓身上,隔着头盔,都能感受到那股杀意。但他没有立刻下令开枪。显然,林晓的话击中了他的软肋——在“本源之味”即将全球推广的关键时刻,任何重大丑闻都可能引发资本市场的雪崩。
僵持,在风雪中持续。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
突然,安曼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激动,传入林晓耳中:“林晓!慢食协会回应了!他们……他们刚刚在官网和所有社交平台,发布了紧急声明!引用了我们提供的部分数据,强烈质疑‘本源之味’的安全性与伦理,并呼吁全球餐饮界暂停与该技术的合作,等待独立调查!声明……正在被疯狂转载!”
几乎同时,远处山路上,传来了更多、更嘈杂的引擎声,以及……警笛声!
“是瑞士警方!还有……媒体的车!”“山猫”在门后低呼,语气中带着一丝惊愕。
拉图尔先生和慢食协会的行动,比预想的更快!他们不仅收到了信息,更在第一时间发动了自己的人脉和影响力,将事情直接捅到了台前!
探照灯光之外,可以看到数辆警车和挂着媒体标志的越野车,正冲破风雪,朝着木屋方向疾驰而来!
局面,瞬间逆转!
在媒体和警方面前进行大规模屠杀?即便是“清理者”,也承担不起这样的后果。
风衣客死死地盯着林晓,那眼神仿佛要将他千刀万剐。最终,他对着通讯器,极其不甘地吐出一个字:
“撤。”
低空盘旋的直升机迅速拉高,消失在夜空中。地面上的武装人员也如同潮水般退去,迅速登上雪地车,驶入茫茫雪林,短短几十秒内,便走得干干净净,只留下满地狼藉的轮胎印和空中尚未散尽的雪雾。
警车和媒体车在木屋前停下,警察谨慎地下车戒备,记者们则迫不及待地架起长枪短炮。
林晓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骤然放松,几乎站立不稳。石磊连忙扶住他,两人的手心里全是冷汗。威廉姆斯博士更是虚脱般地坐倒在地,老泪纵横。
他们赌赢了。用一场疯狂的阳光下的曝光,暂时逼退了阴影中的利刃。
几天后,在拉图尔庄园温暖的书房里,一场小型的、非公开的新闻发布会正在举行。到场的是几家经过严格筛选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记者。
林晓站在壁炉前,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只是平静而坚定地讲述了“山海”的理念——对土地的敬畏,对食材本味的追寻,对烹饪过程中倾注的情感的珍视,以及,对那种试图用技术垄断和扭曲自然来“定义”美味的野心的警惕。
他没有过多提及“清理者”的暗杀与破坏,而是将焦点放在了理念之争上。
“……我们并非反对进步,我们反对的是以进步为名的垄断与独裁。食物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在于它与特定风土、特定文化、特定人之间产生的、不可复制的化学反应。当我们试图用一套标准、一个‘样本’来统一全世界的味蕾时,我们失去的,将是整个丰富多彩的味觉宇宙。”
他的话语,通过记者们的笔和镜头,传递了出去。
而坐在一旁的威廉姆斯博士,则用他作为前核心科学家的身份,以严谨而沉痛的语气,从技术层面证实了“活体样本”存在的重大缺陷与潜在风险,为林晓的理念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佐证。
这场发生在古老庄园里的“理念的远征”,其影响力开始如同涟漪般扩散。越来越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厨师、美食评论家开始重新思考,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质疑那看似完美的“本源之味”。
“山海”一词,不再仅仅是一个来自东方的餐厅名字,它开始成为一种坚持本真、反对味觉垄断的文化符号。
然而,在发布会结束,人群散去后,拉图尔先生将林晓拉到一旁,递给他一杯“梦之滴”,面色凝重地低语:
“年轻人,你们点燃了火把,但这也会照亮你们自己,成为更显眼的靶子。‘他们’不会就此罢休。我收到消息,‘他们’正在筹备一场规模更大的‘终极品鉴会’,意图用更猛烈的方式,挽回舆论,并且……彻底解决你们这个‘麻烦’。”
林晓抿了一口那醇厚复杂的酒液,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土地的灵魂,目光投向窗外苍茫的远山。
“那就让他们来吧。”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场远征,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