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道:“你能想到这一点,朕很是欣慰,你知道为何朕多次拒绝申怀安面圣吗?”
太子道:“儿臣不知,还请父皇教诲。”
皇上道:“景伦,朕问你,如果素儿一旦战死东海,大宇朝廷会如何行事?”
太子道:“自古子凭母贵,反过来母也凭子贵,如果宣素表弟真的有什么不测,那么如荷姑母在大宇肯定不会好过,甚至还会被打入冷宫。”
皇上道:“如果是这样,我大梁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兴师问罪,出兵讨伐大宇,何必费那么大的心事去暗中帮助素儿。
这么复杂的计划,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成功,这不仅要周密的计划,还要时时关注事态的进展。
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将前功尽弃,甚至还会让大宇朝廷落得口实。
到那个时候,我大梁不仅名不正言不顺,甚至还会让天下耻笑,有损我大梁颜面,到时我大梁再出兵就没有充足的理由。”
景伦愣了一下道:“可是父皇,此事虽然复杂,可一旦成功,不仅能护住宣素表弟的性命,还能接如荷姑母回到大梁。
再说一旦表弟在东海战稳脚跟,我们双方联合出击,更难很轻松的击败大宇,这样可以减少大梁将士不必要的伤亡。
如果没有表弟在后方牵制大宇军队,到时他们可以举全国之力硬刚我大梁军队,战事一旦胶着,我大梁将士损失会大大增加,两国百姓也会受到无妄之灾。
父皇,为君者当仁义在先,心怀天下就要胸怀万民,父皇,儿儿臣以为申怀安的建议,或许可以一试。”
皇上立即起身怒道:“你怎么会糊涂,说,这些都是谁教你的?”
景伦见父皇动怒,立即跪下拜道:“父皇,申怀安曾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居江湖之远而忧其君。
父皇,儿臣不知父皇为何动怒,儿臣愚钝,还请父皇教诲。”
皇上道:“又是这个申怀安,他是什么时候教你的?”
景伦道:“父皇,申怀安是太子太傅,儿臣自被册封后,难免会前往求教。”
皇上怒冲冲的道:“你……景伦,你知道为何景皓一成年,朕就让他远离京城城在外领兵,而把你留在皇宫学习政务吗?
朕如此行事,就是想让景皓和天下人知道,朕这个位子只会传于你,好让景皓和那些心怀不轨的臣子死心。
如今你已是太子,自然不能像以前那样行事,朕让你多学多看,并不是让你全部照搬他们的那一套行事。
朕万年之后,你一旦继了皇位就成了孤家寡人,和那些朝臣不同,你行的是天子之剑,天子首先就是要心狠,这才能保住我夏氏百年基业。
朕知道你从小仁慈,可如今不一样了,你是太子,自然要端起太子的威仪,不要什么事都听别人的。”
景伦道:“多谢父皇教诲,可是父皇,现在申怀安想去大宇,就算他失败了,我们再战不迟,为何父皇不让申怀安一试呢?”
皇上道:“刚说了为君者要心狠,你怎么还不明白?我堂堂大梁为何要做这些小动作,私下去干预大宇朝政,如此行事和小人有什么区别?
天子要有天子的傲气,不要行这些小人之举,不然天下会怎么耻笑我大梁?说我们心怀不轨,秘密派人潜入大宇,并蛊惑他们的皇子谋反?
此种悖逆之事,难道我大梁皇室就是如此行事的?如此一来,那么辰王谋反不就是名正言顺了?
如此一来,我大梁皇室的脸面还要不要了,以后再君临天下,还有何人会真正臣服于你?”
景伦听到这里有些迷茫,他好像听懂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听懂。
皇上接着道:“景伦,朕知道你从小仁义,性子温和,和其它几位皇子及朝臣也相处和睦。
可是现在你身份不一样了,你是太子,也是未来的天子,你的行事作风完全代表着大梁的威仪。
朕知道要想你短时间改变,是让你有些为难,但你既然是太子,就必须拿出不一样的努力和改变,来向联和天下证明朕的选择是对的。”
太子思索了一下道:“父皇,你如此用心良苦的教导儿臣,儿臣很是感激。
可是父亲,申怀安多次入宫觐见,您为何不将此事向他表明,免得他为此一直焦虑不安。”
皇上道:“你放心吧,就算朕不召见他,申怀安也会如此行事。
他这个人性子急,也不听劝,更重要的是申怀安这个人他相当自负,他肯定会暗地派人潜入大宇,助素儿稳定东海。”
太子道:“可是如此一来,他不是违背了父皇的旨意,也打乱了父皇的计划吗?”
皇上道:“朕之所以不召见申怀安就是为了此事,此事乃他一人秘密行事,以后如果事情败露了,也是他申怀安一人担责。
如果事情成了,那么你如荷姑母和素儿却会对朕感恩。景伦,你要记住,一旦你以后继位,你就是孤家寡人。
不管什么事,你都必须谨慎再谨慎,不管满臣文武给你什么样的意见,除了你的意见和朝臣的意见,你一定要准备第三套方案。
只有这样,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你不要以为这个皇位好坐,如何制定国策、如何安抚万民、如何平衡朝臣、如何与他国交往,这都是学问。
这些朕也不能教你,你只能自己去悟,总之稳定皇位是你的第一法则,一旦这个受到威胁,你要不惜任何代价,先要稳定自己的位置。
只有这样,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当好君王。关键时候你甚至还要联合自己的敌人,还有不被人信任的朝臣,哪怕这个人你再不喜欢他。
最后的话语权一定要掌控在你手里,不要让任何人来挑战你的权威,不管他是你什么亲人还是救过你命的人。
总之,稳住自己的位置,护着祖宗的基业才是为君者的要务,只有这样,我大大梁江山才能永固。”
皇上说完就回了御书房,只留下太子在此慢慢思索。
而申怀安今天入宫面圣,又遭到拒绝,于是他再次来到了安国公府,并要求安国公借童亮,让童亮前往大宇。
可安国公还是认为,大梁目前的重点不在大宇,稳住内部才是目前的要务。
可申怀安坚定认为,现在是分化大宇的最好时机,让童亮去大宇,并不是要盲目拿下大宇,而是助昌王赵宣素在东海站稳脚跟。
申怀安还强调,此次让童亮去大宇,和安国公目前的重点并不冲突,童亮去了大宇后,我们该稳定内部还是照旧。
而大宇的行动也不会影响大梁目前的国策,童亮只是带了部分灵山的人,朝廷一没有出钱,二没有出兵,就连飞鱼卫也没有出动。
以后此事如果真露馅了,也是申怀安一人的责任,和大梁朝廷并没有关系,也不会牵到安国公。
安国公听申怀安如此坚持,他还是妥协了,他真不明白,大宇的如荷长公主和昌王赵宣素,与申怀安无亲无故,连皇上都不想插手,为何申怀安却一意如此。
其实安国公不知道这是申怀安对长公主的承诺,也是为了以后能拿下大宇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申怀安一心想要灭了东瀛,这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仇恨,穿越前他根本无法完成。
可是现在这么好的机会,他义不容辞,他要让东瀛那帮倭寇得到应有的代价。
那个岛国作恶多端,他必须要将这些倭人杀尽杀绝,甚至连个一条狗一棵树都不会放过,一定要灭光整个东瀛。
直到童亮从安国公回了侯府,申怀安这才有些放心。
申怀安甚至召回了科学院的阮天林和忙于生意的顾倾言,不知多长时间了,这三名弟子很少聚得这么齐。
申怀安让明境准备了酒菜,几人一边喝一边聊。
酒桌上,申怀安道:“童亮,青龙带着一队飞鱼卫在大宇,而为师又让于勇带了一百人秘密潜入大宇。
你收拾一下,明天和阮天林带着府里的五十名灵山的兄弟也去大宇。”
童亮道:“恩师,为何还要带天林师兄去,再就是府里现在就只有五十名兄弟护卫,我把他们都带走了,府里的安全怎么办?”
申怀安道:“别问那么多,让你去你就去,天林善于打造兵器,还有大炮,他去了对任务肯定会有所帮助。
另外府里的五十名兄弟当护卫太可惜了,你把他们都带着,京城还有朱雀的飞鱼卫呢,过些日子玄武也会回来。
再加上还有明镜和笃竹,侯府安全得很,再说整个大梁有谁敢对我定远侯府不敬?
你们如果实在不放心,我还会找安国公借部分人留在府里,你们放心去吧。”
申怀安如此一说,童亮和阮天林这才放下心来。
接着申怀安又道:“童亮,你到了大宇和青龙接上头后,第一任务就是护住昌王的安全。
只要昌王安全出了京都,你们就找个地方先安顿下来,然后置办东西,让阮天林就地打造兵器和大炮。
我会倾言给你们足够的银两,总之在我赶到之前,你们一是要护着自己的性命,二是要打造好足够的兵器。”
童亮吃惊道:“恩师的意思是您也会去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