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醉仙楼三楼的账房内,两盏琉璃灯悬在屋顶,烛火轻轻跳动,暖黄的光透过缠枝莲纹样的灯壁洒下来,在堆叠如山的账册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朱槿指尖轻轻划过一本刚核对完的粮铺账册,粗糙的麻纸边缘蹭过指腹,带着几分涩感。

他目光落在账页顶端 “吴元年十月” 的墨字上,那字迹遒劲有力,却也带着几分苍老的颤抖。

他心里暗自思忖:按夏历算,这才刚入十月,离腊月收官账还早得很,街头巷尾的酒肆、粮铺还没开始筹备年关的存货,伙计们甚至还在讨论着月底要不要去城郊的庙会;可按自己熟悉的公历,如今已是年底十二月了,现代的这个时候,早该忙着做年度总结、规划来年计划了。

指尖在账册封面的牛皮纸上轻轻敲了敲,发出细微的 “笃笃” 声,眼底闪过一丝复杂:记着公历,一是怕日子久了,在这元末的炊烟与市井声里渐渐迷失,忘了自己是从现代穿来的,忘了手机、电脑那些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二是眼下各铺不算忙,正好提前清算账目 —— 沈家帮衬的产业、自己新开的铺面,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多,自己连具体有多少都记不清了,只有摸清手里的银钱、资产到底有多少,后续要做的事才能有底气,总不能一直糊里糊涂地经营。

“公子方才说咱们的流水单记法有那么多不足,连查错都要费上好几天……” 沈珍珠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她手里还捏着一支狼毫笔,墨汁在笔尖凝着一点黑,生怕滴落在账册上。

话没说完,她忽然瞥见朱槿嘴角藏着的笑意 —— 那笑意浅浅的,藏在唇角,却带着胸有成竹的笃定,像给她心里塞了颗定心丸,让之前的担忧瞬间消散。

沈珍珠心头一亮,紧张又雀跃地往前迈了一小步,伸手抓住朱槿的衣袖,指尖微微用力,连声音都软乎乎的,带着几分撒娇的意味:“公子既然能看出这么多问题,定然是有解决的法子了,对不对?” 尾音轻轻上扬,像羽毛似的挠在人心上,眼里满是期待的光。

朱槿本还想故意卖个关子,逗逗她,看她着急跺脚的模样,可被这直白的撒娇堵得一噎,无奈地摇了摇头,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 —— 指尖触到细腻的肌肤,带着点温热的软,像捏着块上好的胭脂膏,语气里满是笑意:“你倒会顺杆爬,一点都不饶人,连让我缓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这亲昵的动作落在满室账房先生眼里,众人瞬间僵住,空气仿佛都静止了。

老账房李掌柜赶紧低下头,假装拨弄手里的算盘,算珠碰撞的 “噼啪” 声却乱了节奏,本该连贯的声响变得断断续续;年轻些的伙计盯着账页上的墨字,眼神却飘向别处,耳朵却悄悄竖了起来;角落里一个管绸缎庄账目的先生,甚至悄悄往后退了半步,双手垂在身侧,连大气都不敢喘 —— 谁也不敢撞见贵人的私语互动,免得落个 “窥探主上” 的罪名,惹祸上身。

沈珍珠被捏得脸颊泛红,像染了层上好的胭脂,从脸颊一直蔓延到耳尖。她又羞又气地瞪了朱槿一眼,小声嗔道:“公子!这么多人看着呢!要是传出去,别人该怎么说我……” 声音细得像蚊子叫,却带着几分娇憨,手里的狼毫笔都被攥得微微发颤。

朱槿轻咳一声,收回手,清了清嗓子,迈步走到长桌正中。他抬手示意众人抬头,声音沉稳下来,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都抬起头吧,今日正好,我便说说新的记账法子,往后各铺都按这个来,不仅能堵了之前的漏洞,等以后算收官账时,也能省一半功夫,不用再熬通宵核对了。”

话音刚落,李掌柜率先抬起头,他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像揉皱的纸,眼里却满是期待的光。

他双手抱拳,躬身问道:“公子,这新法子要是记收支,还像从前那样只写‘支银几两、收银几两’吗?要是改了格式,咱们这些老骨头眼神不好,记性也差,怕是得学些日子,到时候耽误了记账可咋整?”

朱槿看向李掌柜,他可还是记得 —— 这可是自己好大哥朱标安排的人。

他点了点头,语气温和,带着安抚的意味:“格式要改,但不难学,多练几遍就能上手。我还让格物院的弟子明日过来,专门教你们填写,他们脑子活,会把格式编成口诀,记起来更方便。”

这话一出,众人都松了口气,连李掌柜的眉头都舒展了些。

朱槿说着,拿起一支狼毫笔,在一张空白的麻纸账页上,用尺子比着画了七栏,每一栏都分得整整齐齐,线条笔直,然后依次写下 “年号干支、日期、凭证号、摘要、收入、支出、对应科目”,字迹工整有力。

“往后每一笔账,都要按这七栏填。” 他笔尖点在 “对应科目” 栏上,继续道,“比如醉仙楼今日买十斤羊肉,支银五钱,就得在‘对应科目’栏写‘醉仙楼 - 食材成本’;要是卖出去一坛二锅头,收银一两,‘对应科目’就写‘醉仙楼 - 酒饮收入’—— 这便是‘收支对应’,每一笔银钱花在了哪、来自哪,都能在账上看得明明白白,不用再像从前那样翻遍流水账找缘由。”

旁边一个年轻账房攥着笔,指节发白,小声问道:“公子,那‘凭证号’是啥?咱们之前记账,只记日子和收支,从没这东西啊,要是编错了、记混了,到时候查账查不出来,咱们可担不起责任……” 他声音里带着几分忐忑,头都不敢抬太高,生怕问错了话挨训。

“凭证号就是给每笔交易的收据、欠条编的号,有固定的规矩,不容易错。” 朱槿耐心解释道,语气里没有丝毫不耐烦,

“比如今日买羊肉的收据,就编‘醉仙楼 - 食材 - 吴元年十月十二 - 一号’,‘醉仙楼’是产业名,‘食材’是类别,‘吴元年十月十二’是日期,‘一号’是今日第一笔食材采购 —— 账册上记着这个号,日后要是查账,凭着号就能找到原始收据,哪怕有人想改账,也能对着凭证核对,这就堵了虚报支出的漏洞。格物院的弟子明日会带编好的凭证本过来,你们直接填就行。”

沈珍珠凑到账页旁,盯着 “对应科目” 栏看了一会儿,忽然想到去年收官账时的窘境,抬头问道:“公子,要是粮铺给醉仙楼供面粉,这算粮铺的收入,还是醉仙楼的支出?之前这种‘自家产业互供’的账,总容易记混,去年算收官账时,光核对这笔账就花了两天,还差点把粮铺的收入算成了支出,最后熬夜才改过来。”

“问得好,这正是从前记账法子的大漏洞。” 朱槿赞许地看了她一眼,眼底满是认可,“这种情况,两边都要记。粮铺那边,记‘收入 - 面粉销售’,对应科目写‘粮铺 - 对内供应’;醉仙楼这边,记‘支出 - 面粉采购’,对应科目写‘醉仙楼 - 食材成本’。等月底汇总时,把‘对内供应’的账目单独挑出来剔除,只算对外的收支 —— 这样既不重复,也不会漏记,比从前一笔糊涂账强多了。”

李掌柜摸着下巴的山羊胡,眉头皱了皱,又问道:“公子,咱们月底盘点库存,比如粮铺剩多少小麦,醉仙楼剩多少酒坛,这在新法子里咋记?从前只在腊月收官账时才盘点,中间要是少了、坏了,都不知道啥时候出的问题,最后只能自认倒霉,还得自己赔补。”

“往后不用等年底,每月底都要盘点,还要单独记一本‘资产账’。” 朱槿补充道,他伸手在账页上画了个简单的公式,用墨圈起来,“小麦、酒坛这些实物,按‘期初库存 + 本月进货 - 本月卖出 = 期末库存’来核对。要是期末库存和实际盘点的数量对不上,就查‘对应科目’里的‘损耗’‘报损’栏,看是被偷了、丢了,还是受潮坏了 —— 这样每月都能查一次,有问题及时解决,不用等年底收官账时才发现,到时候想查都查不清了。”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手里的笔在账页上飞快地记着要点,有的甚至还在空白处画了简单的示意图,生怕忘了。之前觉得头疼的漏洞,被这新法子一一堵上,连最固执的李掌柜都忍不住感叹:“公子这法子,真是周全!要是早用这个,咱们每年算收官账也不用熬那么多通宵,还总担心出错挨训了。”

朱槿笑了笑,话锋一转,语气严肃了些:“对了,还有一事要跟你们说。这新法子,对外要说成是当今世子朱标发明的,你们出去后不要乱说真实来历,免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话一出,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纷纷点头。李掌柜更是激动地说道:“原来是世子殿下的法子!难怪这么周全!世子殿下真是厉害,前有进献土豆、杂交水稻,解决了百姓的吃饭问题,后来还亲自北上推广土豆种植,听说在北方挽救了数万流民百姓的性命,让他们不至于饿死冻死,如今又发明这新记账法,真是万民之福啊!”

其他账房先生也跟着附和,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起来:“世子殿下心系百姓,又有这般才智,真是咱们大明朝的福气!”

“能用上世子殿下发明的法子,是咱们的荣幸!” 一时间,账房内满是称赞之声,人人脸上都带着崇敬的神色。

朱槿等众人说得差不多了,才开口道:“虽然对外说是世子的法子,但这法子本身没什么好藏的。将来要是各地有商铺来询问,你们也不用藏私,直接教授就好 —— 这法子推广得越广,对咱们整个商界都有好处,能少些糊涂账,多些清明。”

房间内的众账房闻言,都愣住了,随即纷纷夸赞起来。一个管粮铺账目的先生拱手道:“公子真是大义!在这个敝帚自珍的时代,好多人有好法子都藏着掖着,生怕别人学了去抢生意,公子却愿意把这么好的法子分享出去,真是难得!”

另一个年轻账房也说道:“公子这般胸襟,咱们佩服!往后一定好好学新法子,不辜负公子的信任!”

朱槿笑了笑,没再多说,把手里的狼毫笔递给沈珍珠,笔杆上还带着他手心的温度:“往后这新法子的推行,就交给你了。先从醉仙楼和粮铺试手,让账房先生们练熟了,等摸透了门道,再推广到其他铺面。”

沈珍珠双手接过笔,指尖攥得紧紧的,笔杆几乎要嵌进掌心,眼里满是干劲,郑重地说道:“公子放心,奴家一定办好!绝不让公子失望!”

......

安排完账房里的事,朱槿抬眼扫过满室忙碌的身影 —— 账房先生们攥着狼毫笔,对着新画的账页模板反复琢磨 “对应科目” 该如何填写,指腹在 “对内供应”“食材成本” 等字样上反复摩挲;

年轻伙计们则围着一摞空白凭证本,凑在一起小声讨论编号规则,有人还在草稿纸上画着示意图,生怕记混了 “产业名 + 类别 + 日期” 的顺序。

他轻轻舒了口气,紧绷的肩线稍稍放松,转身拉过沈珍珠的手,低声道:“这里有他们忙着,咱们去隔壁歇歇,喝口热茶。”

两人刚掀开门帘走进隔壁休息室,就听见王敏敏清脆的笑声像银铃似的响起。只见小姑娘盘腿坐在矮凳上,裙摆被她随意地拢在腿边,面前的方桌上摆着两碟点心,还有一壶冒着热气的桂花茶。

她手里正捧着一块蓬松的蛋糕,金黄的糕体上还沾着些许白色奶油,嘴角蹭得亮晶晶的,见朱槿和沈珍珠进来,立刻兴奋地挥着小手:“公子,珍珠姐姐!快来尝尝这些糕点!比宫里御膳房做的还香甜,我刚才都忍不住吃了两块!”

朱槿顺着她的目光看向桌面,一块黄澄澄的海绵蛋糕旁,放着两碗雪白的双皮奶,奶皮像凝脂似的微微颤动,上面撒了层细碎的干桂花,暖香随着热气袅袅散开,飘得满室都是。

他看着这两样熟悉的甜品,一阵恍惚 —— 这些都是前些日子他闲得发慌,凭着现代记忆一点点教给醉仙楼大厨做的。

“小馋猫,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朱槿走上前,指尖捏起一块干净的棉帕,轻轻替王敏敏擦了擦嘴角的奶油,语气里满是宠溺,“宫里的御厨我也教给他们做法了,往后咱们府上的小厨房也会天天做,保准你想吃的时候,随时都能尝到。”

王敏敏一听这话,眼睛瞬间亮得像夜空里的星星,拉着沈珍珠的手就往矮凳上拽,叽叽喳喳地说:“珍珠姐姐快坐!你尝尝这个双皮奶,入口又滑又嫩,还带着桂花的香味,一点都不腻!对了对了,刚才醉仙楼的伙计还送了新做的曲奇饼干来,装在竹编的小筐里,酥酥甜甜的,咱们等会儿一起吃呀!”

沈珍珠笑着坐下,拿起小巧的白瓷勺,舀了一勺双皮奶送进嘴里。细腻的奶体在舌尖化开,清甜的滋味混着淡淡的桂花香,从舌尖一直甜到心里,她忍不住弯了弯眼,转头看向朱槿:“确实好吃,公子这法子真是巧妙。不过……”

她顿了顿,眼神里带着几分疑惑,“既然这糕点这么受欢迎,公子为何不把它们批量做出来售卖呢?若是摆在奇珍坊或是醉仙楼里卖,定能赚不少银钱。”

朱槿闻言,走到窗边的竹椅上坐下,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缓缓解释道:“我倒不是没想过售卖,只是眼下还不是时候。这些点心是‘新奇玩意儿’,可刚经历战乱,百姓们连吃饱饭都成问题,哪有闲钱买这些‘解馋的零食’?真要卖,也只能卖给勋贵富商,可他们买几次新鲜劲儿过了,也就不买了,做不成长久生意。”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再者,我更想把这些点心留在身边,给你们、给府上的人尝尝鲜,当成咱们自己人的小乐趣就好,没必要跟‘赚钱’绑在一起。”

沈珍珠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公子考虑得倒是周全。”

朱槿坐在竹椅上,看着眼前叽叽喳喳的两人 —— 王敏敏正凑在沈珍珠耳边,好奇地询问她北上时遇到的趣事,一会儿问 “北方的雪是不是比江南大”,一会儿又问 “流民百姓吃了土豆是不是就不饿了”;

沈珍珠耐心地一一回答,偶尔还会伸手摸了摸王敏敏的头,眼里满是温柔。

朱槿忽然想起那句俗语 ——“三个女人等于五百只鸭子”。

如今虽只有两个姑娘,可这热闹劲儿却丝毫不差,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清脆的笑声像撒了把碎糖,让整个休息室都充满了鲜活的气息。

他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才两个就这么热闹,以后要是再多几个亲近的人,自己怕是连安静看书的功夫都没有了。

不过,这种热闹又温馨的氛围,却让他心里暖暖的。

他随手拿起桌上一本线装账册 —— 这是沈珍珠特意为他整理的,封面用牛皮纸包着,每一页都清晰罗列着他如今名下的所有产业。

账册的第一页写的是 “勋泽庄”,后面还附着几页薄薄的纸,详细记录着全国各地勋泽庄的明细:除了核心的土地耕种,庄内还开了好几家工坊 —— 二锅头工坊用他改良的蒸馏工艺,酿出的酒比普通米酒更醇厚,装在陶罐里卖到各地,成了不少酒肆的 “招牌酒”;

纺织工坊里,新改进的织布机比原来的老式织机快了三成,织出的棉布又细又软,染成青、蓝、红等颜色后,很受百姓喜爱;

裁衣工坊专门制作成衣,按他设计的 “大、中、小” 三个尺码标准生产,百姓不用再等定制,买回去就能穿,生意十分火爆;

味精工坊用粮食发酵提取谷氨酸钠,装在小小的陶瓶里,往菜里放一点,鲜味立刻提升不少,连皇宫里的御厨都来采购;

白糖工坊则用南方运来的甘蔗制糖,产出的白糖颗粒均匀、颜色雪白,比当时常见的红糖更甜,成了勋贵家眷做点心的 “必需品”;

农具工坊还在研发新的犁具,打算明年春天推广到各地的田庄,帮百姓省力。

接下来是 “新华书肆”。

如今书肆已遍布江南各州府,苏州、杭州的书肆更是开在最热闹的街头。

书肆里除了售卖传统的四书五经,还有他让人印刷的农书(里面写着改良的耕种方法)、算术书(用简单的口诀教百姓算账),不管是文人还是百姓,都爱来书肆里看书、买书,生意好得很。

不过北方刚刚经历战乱,百姓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根本没心思读书,沈珍珠在账册里特意用红笔标注了 “待北方安定后再拓展”,还画了个小小的太阳,寓意 “等日子好了再去”。

再往后翻,是 “醉仙楼”“粮铺”“绸缎铺子”。

醉仙楼几乎每个勋泽庄附近的城内都有一家,成了各地的 “热门去处”,不少人特意赶去,就为了尝一口 二锅头;

粮铺则遍布江南的大街小巷,主要售卖勋泽庄产出的粮食,还会给贫苦百姓赊粮,很受百姓信赖,不少人都说 “买粮就去朱公子的粮铺”;

绸缎铺子与醉仙楼一样,开在各勋泽庄附近的城内,专门售卖勋泽庄纺织工坊产出的布匹、丝绸,还有裁衣工坊制作的成衣 —— 从平民穿的粗布短打,到贵族穿的绫罗绸缎,甚至还有绣着精美花纹的嫁衣,应有尽有,勋贵家的女眷们常结伴来挑选布料。

账册的最后一页,写的是 “奇珍坊”。奇珍坊同样在各勋泽庄附近的城内设有分店,主要售卖勋泽庄产出的 “奇特物品”:味精、白糖是主打,还有他设计的玻璃器皿(透明的杯子、罐子,当时的人都觉得新鲜)、改良的肥皂(用猪油和碱制作,比皂角洗得更干净),甚至还有简单的玩具(比如用木头做的陀螺、风车),每次上新都能吸引不少人挤在铺子门口,好奇地围着看。

朱槿早已把改良的制盐方法(用日晒法代替原来的熬煮法,既省力又能提高盐的产量)交给了朱元璋。

虽说食盐的收益巨大,几乎是 “一本万利”,可这毕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若是由私人经营,很容易出现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的情况,由朝廷管控更为妥当。

朱槿也乐得把这块 “肥肉” 让给老爹,毕竟自己老爹确实太”穷“了。

这样自己也能专心经营这些民生产业,既不用担 “垄断食盐” 的骂名,也能安安稳稳地积累财富。

朱槿一页页翻着账册,指尖划过那些不断增长的数字,心里渐渐有了底气。他抬眼看向不远处依旧在说笑的两女 —— 王敏敏正拿着一块曲奇饼干,递到沈珍珠嘴边,沈珍珠笑着咬了一口,两人又一起笑了起来。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我在明朝修铁路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梁朝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