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山批阅完那封匿名信,并未就此搁置。他深知,对于这种阴损伎俩,简单的“不予置理”固然能保护傻柱,却也容易助长歪风邪气,让某些人觉得匿名举报是个成本低、见效快的打击异己的手段。
他沉吟片刻,按下内部通话键,将自己的秘书叫了进来。
“小王,这封信你看到了。”林大山将匿名信推过去,语气平稳却带着一丝冷峻,“你怎么看?”
秘书小王跟随林大山有段日子了,深知领导的作风,谨慎地回答:“局长,这信内容空洞,时间点又这么巧,确实很可疑。按您的批示处理,非常妥当。”
林大山点了点头,话锋一转:“但是,我们不能让写这封信的人觉得,躲在暗处放冷箭是毫无风险的。你私下找信得过的同志,去食堂和放映队那边,不着痕迹地了解一下情况。重点是查清这封信的来源,以及何雨柱同志平时带饭盒的具体情况。记住,要低调,不要搞得人心惶惶。”
“明白,局长,我这就去办。”小王心领神会,这是要明察暗访,既要还傻柱清白,也要揪出幕后黑手。
调查在隐秘中进行。小王找了厂办和纪检部门两位口风紧、作风正的同志,分头行动。一人以了解食堂日常工作为名,与食堂主任和几位老师傅谈了话,另一人则以调研基层文化生活的名义,去了放映队。
调查结果很快就汇总到了林大山这里。
食堂方面,几位老师傅和食堂主任都证实,傻柱带的饭盒,基本都是食堂的折箩(客人或领导小灶剩余的菜肴混合在一起),或者是用他自己那份职工餐票打的饭菜,偶尔有些品相不好的边角料,也是食堂内部处理,符合规定,根本谈不上“偷拿粮食、副食”。食堂主任还特别强调:“何师傅这人,浑是浑点,但手脚干净,后厨的东西,他从不往自己家划拉,这是原则。”
放映队那边,反馈回来的信息就更耐人寻味了。有放映员隐约提到,前几天许大茂在放映室里独自待了很久,神神秘秘的,还找过信纸。结合许大茂和傻柱素来不和,以及许大茂最近因傻柱受表扬而明显酸溜溜的表现,嫌疑迅速聚焦到了许大茂身上。
虽然没有拿到许大茂亲笔书写的铁证,但人证、动机、时机都指向他,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林大山看着调查报告,脸色沉静。果然是他。
他没有立刻发作,而是让秘书将调查报告和那封匿名信的复印件,一并送到了轧钢厂主要领导和纪检部门负责人的桌上,并附上了自己的明确意见:
**“经初步了解,反映何雨柱同志的问题纯属子虚乌有,系恶意诬告。匿名信来源高度疑似放映队职工许大茂,其动机为嫉妒同事、挟私报复。此风不可长!建议厂里严肃处理,以正视听,保护职工工作积极性,维护厂内公平公正的环境。”**
厂领导看到林大山的意见和扎实的调查材料,高度重视。这不仅仅是食堂一个厨子的问题,更关乎厂风厂纪,甚至隐隐触及了林副局长的权威。必须严肃处理!
很快,厂纪检部门联合许大茂所在的宣传科,正式找许大茂谈话。
起初,许大茂还心存侥幸,百般抵赖,咬死不承认信是他写的。但当调查人员摆出时间证人,点出他找信纸的细节,并严肃指出恶意诬告的严重后果时,许大茂的心理防线崩溃了。他脸色煞白,冷汗直流,最终哆哆嗦嗦地承认了。
处理决定很快在全厂通报:
**“放映队职工许大茂,因个人嫉妒,捏造事实,匿名诬告同事何雨柱同志,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经厂委会研究决定,给予许大茂全厂通报批评,记大过一次,扣发三个月奖金,调离放映岗位,下放车间劳动锻炼,以观后效。望全厂职工引以为戒,光明磊落,团结互助……”**
这个处分,不可谓不重。通报批评和记大过,是钉入档案的污点,直接影响他未来的晋升和前途。扣发奖金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而调离相对轻松体面的放映岗位,下放车间干体力活,更是对他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打击。
许大茂拿到处分通知时,整个人都瘫软了。他没想到,自己以为天衣无缝的“妙计”,不仅没能扳倒傻柱,反而把自己彻底栽了进去,差点连工作都丢了!他此刻才真正体会到,林家如今拥有的能量是何等巨大,而他试图挑战这种权威的行为,又是何等的愚蠢和不堪一击。
经过这次事件,许大茂彻底老实了。在车间里,他再也不敢耍滑头,每天累得灰头土脸,见到厂领导更是绕道走。在院里,他更是夹起尾巴做人,见到傻柱都恨不得躲着走,再也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林大山这次的处理,既还了傻柱清白,保护了踏实干事的职工,又以雷霆手段狠狠惩治了背后搞鬼的小人,树立了正气,震慑了宵小。所有人都看清了一个事实:林家不仅有能力提携人,更有手腕和决心收拾那些不安分的人。这无疑让林家的威信,在厂里和院里,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