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异域扬威,文化交融启新章
新越港的晨光,裹着太平洋的湿气。
码头边,五艘乾朝远洋舰静泊。
船帆收起像白翅膀,桅杆上的龙旗,风里猎猎响。
郑沧澜经营半年,荒凉海湾彻底变样 ——
仓库区堆着铁器、青瓷、细布,像小山。
兵士穿深蓝铠甲,背燧发枪巡逻,脚步稳却不张扬。
玛雅人路过,会停步看兵士腰间的弯刀、肩上的火枪。
眼里藏着好奇,也藏着敬畏。
这里,成了乾朝在美洲的前进基地。
最早来交易的,是附近玛雅部落的猎人。
背兽皮袋,装着黄金碎块、可可豆、棉花。
沿海岸线走三天三夜,才找到这 “东方神奇港口”。
“要换…… 铁器!能砍树的!”
叫库帕的玛雅青年,攥着兽皮袋,用生硬汉语喊。
他部落住雨林深处,砍树靠石斧,用不了多久就磨坏。
听说有 “永远锋利的铁工具”,带部落最好的黄金来换。
乾朝商人老李,笑拿一把斧头递过去:“试试!精铁做的,砍大树跟切木头似的!两袋可可豆,加一小块黄金,斧头归你!”
库帕接斧头,入手沉,斧刃泛冷光。
往木头上砍,“咔嚓” 一声,木头劈成两半。
“好!太好了!” 他用玛雅语喊,赶紧倒出可可豆和黄金,怕商人反悔。
交易消息像风,快传遍周边玛雅部落。
每天清晨,玛雅人背货沿海岸线来。
港口交易区成了最热闹的地 ——
玛雅人用黄金换铁器,可可豆换瓷器,棉花换细布。
乾朝商人把可可豆煮成热饮,香得提神;棉花交给工匠纺软布,连郑沧澜都夸。
港口西侧帐篷里,格物院学者围着玛雅祭司。
学者张远是星图专家,随舰队出海,就为找 “星图之谜” 线索。
听说玛雅人懂天文历法,立刻找最年长的祭司卡恩。
“祭司大人,你们的历法,按星辰运行算?”
张远捧星图,急着问。
卡恩八十多,脸上刻满皱,握镶宝石木杖 —— 部落里的崇高象征。
他点头,让随从拿兽皮,炭笔往上画:
先画圈代表太阳,周围画十二个小符号,下方画复杂线条,代表星辰轨迹。
“这是‘长历法’,记太阳、月亮、金星的运行规律。”
卡恩用玛雅语说,旁边玛雅青年翻译。
张远凑上前,眼睛越看越亮。
见卡恩画的金星轨迹,突然站起来:“这!和乾朝星图上的金星轨迹一模一样!”
赶紧拿自己的星图铺兽皮旁 ——
两张图上,金星绕太阳的曲线几乎重合,关键转折点都不差。
“还有这符号!” 张远指兽皮上 “眼睛” 似的符号,“我们星图上也有,传是上古‘天外来客’的记录,你们知道啥意思?”
卡恩盯着符号,沉默好久才开口:“这是‘神的眼睛’,代表遥远星空的指引。祖先说,很久以前,有‘神’从星空来,教我们观星辰。”
张远赶紧拿纸笔记录,手都抖:“太重要了!这能解星图千年之谜!回去一定整理成奏折,禀报国!”
同一时间,医官李大夫的帐篷外,围满求医的玛雅人。
部落首领图鲁,被头痛折磨多年。
发作时,头像被巨石压,找过很多玛雅巫医治。
用草药、放血,都没用。
听说乾朝有 “治百病的神术”,带部落珍宝来找李大夫。
李大夫诊脉,见脉搏细弱,舌苔发黄。
断定是风寒入体,加劳累导致的偏头痛。
“你这病,是风寒积在头部,气血不通。” 李大夫开药方,“给你开‘川芎茶调散’,草药煎水喝,每天一次,连喝七天就好。”
玛雅人没见过纸写的药方,更没听过 “煎药”。
都露怀疑表情。
图鲁犹豫下,还是决定试 —— 头痛快让他撑不住了。
七天后,图鲁再到医官帐篷。
脸上的痛苦全没了。
他大步走到李大夫面前,突然单膝跪地,举着拳头大的黄金:“乾朝医术,是真神术!我代表部落谢你!以后,我们听乾朝的!”
周围玛雅人也跪下,对着李大夫和乾朝旗帜行礼。
信任,像种子,在玛雅人心里慢慢生根。
半个月后,新越港最热闹的一天到了。
周边三十多个玛雅城邦的特使,都带礼物来 ——
有的带整块黄金,有的带罕见羽毛织物,有的带驯养的珍稀鸟。
穿最华丽的服饰,羽毛头饰在阳光下闪。
齐聚港口新建的议事厅,要和郑沧澜盟会。
郑沧澜穿银白将军铠甲,腰佩林烨赏的 “镇国刀”,坐议事厅主位。
两侧,乾朝将领、学者、商人分列。
对面,玛雅特使按部落大小排开。
气氛庄重,又热烈。
盟会开始,郑沧澜声洪亮:“各位特使,乾朝远道来,不是为征服你们的地,是为交朋友、做贸易。”
他顿了顿,扫过玛雅特使:“我代表乾朝,承诺三件事:第一,尊重各城邦自治,不干涉你们的习俗;第二,给你们保护 —— 有部落或外敌欺负,乾朝军队立刻帮;第三,开放新越港贸易,让你们随时换铁器、瓷器、布料,价格公平,不欺诈。”
接着提要求:“我们也希望你们做两件事:第一,开放各城邦市场,让乾朝商人正常贸易;第二,共享知识 —— 你们的天文历法、草药,我们的农耕、冶炼,互相学,一起进步。”
玛雅特使互相看,都露惊喜。
原本以为,乾朝这样的强势力,会像过去的部落联盟一样,逼他们进贡、臣服。
没想到条件这么好 —— 有保护,能换铁器,还能学新技术。
“我们同意!”
为首的特使,也是最大城邦首领阿卡,站起来喊:“乾朝是值得信的朋友!我们愿意结盟!”
其他特使也附和,议事厅里欢呼声炸响。
郑沧澜拿出准备好的《永安之盟》。
用两张兽皮做的,左边汉字,右边玛雅象形文字,内容一样。
阿卡第一个上前,按玛雅人的方式,在盟约上按手印,又用炭笔签名。
其他特使依次来,有的按手印,有的画图腾。
鲜红印记,像绽放的花,印在兽皮上。
签完盟约,郑沧澜让人抬来大青石碑。
是乾朝带来的青石,工匠精心打磨的。
工匠当场拿刻刀,把盟约内容刻上去 ——
一边汉字,一边玛雅文字。
刀锋划石碑的声,在议事厅里格外清。
当天下午,石碑立在港口最显眼的地 —— 正对码头,来往的人都能看。
阳光照石碑,汉字方正,玛雅文字灵动。
像两座桥,连起东方与美洲。
盟会结束,玛雅特使带盟约和乾朝送的铁器、瓷器,回各自城邦。
消息传遍玛雅土地。
更多玛雅人来新越港 ——
有的来贸易,有的来学习,有的甚至定居。
乾朝兵士教玛雅人用火枪,防雨林里的野兽。
农技师教他们种甘薯、水稻,粮食产量翻倍。
工匠教他们打铁、制瓷,有了更耐用的工具。
玛雅人也教乾朝人 ——
认美洲草药,比如止血的 “龙舌兰”、退烧的 “金鸡纳树”。
带他们去雨林找金矿,说哪里的棉花最好。
还教他们跳玛雅祭祀舞蹈,唱古老歌谣。
港口街道上,玛雅人和乾朝人一起生活的场景,越来越多 ——
玛雅孩子跟乾朝先生学汉字,念 “人之初,性本善”。
乾朝商人跟玛雅人学玛雅语,用生硬发音讨价还价。
傍晚,玛雅妇女和乾朝妇人一起在河边洗衣,笑声顺着河水流远。
郑沧澜站在港口了望塔上,望眼前景象,满是感慨。
想起出发前,林烨说的话:“征服靠武力,长久影响靠文明交融。乾朝要做的,不是掠夺,是分享。”
如今,这话在新大陆成真。
海风拂过脸颊,带雨林的清香。
郑沧澜望远方太平洋,像能看到汴梁皇宫,看到林烨的笑。
他知道,《永安之盟》只是开始。
未来,乾朝与美洲的联系会更紧。
两个文明的交融,会结出更丰的果 ——
或许不久后,汴梁到新越港,有定期商船往来。
乾朝格物院和玛雅天文台,有学者互相交流。
东方农田和美洲雨林,长着相同的作物。
跨越太平洋的文化交流新时代,就此开启。
这一切,都会被郑重写入乾朝史册,成不朽的文明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