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的春日,在几场淅淅沥沥、润物无声的细雨过后,悄然降临。冬日的严寒与湿冷被驱散,空气变得温润,带着泥土复苏的清新气息和草木萌发的嫩香。
山峦褪去了灰褐的冬装,染上一层浅浅的、毛茸茸的新绿。阳光也变得和煦明媚,透过“听松居”宽大的落地窗,洒满一室暖意。
生活,仿佛也随着季节的更迭,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稳定平静的轨道。
沈屿兑现了他的承诺。那套位于市郊、环境清静、生活便利的小公寓,很快完成了简单的清扫和必要物品的添置。钥匙通过陈妈妈,交到了李婉怡手中。
没有盛大的仪式,没有刻意的叮嘱,一切都在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中进行。李婉怡几乎没有太多犹豫,便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告别了那个让她感到压抑和难堪的娘家,最终住进了那套小公寓。
搬家那天,沈屿没有露面,是王曼丽开着车去帮忙的。王曼丽热情爽朗,手脚麻利,帮着李婉怡整理物品、打扫卫生,嘴里不停地说着宽慰和鼓励的话,驱散了不少离愁别绪和初来乍到的生疏感。
李婉怡看着这个未来可能的“儿媳”,心中百感交集,既有感激,也有几分小心翼翼的讨好,但更多的,是一种重新开始生活的、微弱却真实的希望。
与此同时,阳光孤儿院那边,沈屿也和陈妈妈沟通好了。院里正好缺一个细心、有耐心的人帮忙整理图书室和照看学龄前幼儿。李婉怡也接受了在阳光孤儿院的工作。
这份工作不累,时间灵活,更重要的是,环境单纯,充满童真。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听着他们清脆的笑声,看着他们天真无邪的脸庞,李婉怡脸上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
几次去孤儿院看望孩子们时,沈屿都能看到李婉怡的变化。她不再是那个在茶室里憔悴不安、眼神躲闪的妇人。她穿着素净的棉布衣服,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虽然依旧清瘦,但气色红润了许多,眼神也恢复了平静和柔和。
她会耐心地给孩子们读绘本,会细心地帮他们整理弄乱的玩具,会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安静地看着孩子们玩耍,嘴角带着浅浅的、满足的笑意。
一次,沈屿去送一批新买的绘本,正好看到李婉怡在图书室里,一边轻声哼着儿歌,一边将书籍分类上架。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在她身上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
看到沈屿,她放下手中的书,走过来,眼神清澈,语气平和而真诚:“小屿,你来了。书放这里就好,我一会儿整理。这里……现在很安心。能偶尔陪孩子们很开心,还能偶尔看到你……真的很好。”
她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但很快控制住,露出一个释然的微笑,“我……我终于卸下了内心的重担。谢谢你,小屿。”
沈屿看着她眼中那份久违的宁静与踏实,心中最后一丝因这段复杂关系而产生的滞涩感,也悄然消散了。他点了点头,没有多言,只是将书放下,便转身离开了。
有些话,无需多说,彼此心安,便是最好的状态。他知道,李婉怡在这里,找到了她的救赎与安宁。
而他自己,也因为这份妥善的安置,终于卸下了内心的重担,与那段不堪的过往,达成了真正的和解。
回到“听松居”,沈屿将这件事情向王曼丽说了。他没有过多渲染,只是平静地讲述了李婉怡的近况和她的变化。
王曼丽听完,没有像往常那样咋咋呼呼地发表评论,而是沉默了片刻,然后轻轻靠进沈屿怀里,伸出手臂环住他的腰,将脸贴在他胸口,声音闷闷的,带着毫不掩饰的心疼:“沈老师……你真好。”
她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里面有水光闪烁:“我知道,你心里其实并不容易。那些事……本来不该你承担的。可是你还是做了,而且做得这么好。让她有个安稳的晚年,有个可以寄托的地方……你真的是个……特别好特别好的人。”她的语气里充满了真挚的敬佩与怜惜。
沈屿低头看着怀中这个心思细腻、总能精准捕捉到他情绪变化的姑娘,心中一片柔软。他抬手,轻轻揉了揉她的头发,低声道:“没什么,应该的。”
王曼丽用力摇头:“才不是‘应该’呢!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应该’!是你心好!沈屿,我……我越来越喜欢你了!”她说着,又把头埋进他怀里,像只寻求安慰的小兽。
沈屿没有说话,只是收紧了手臂,将她更紧地拥在怀中。窗外,春日的夕阳将天空染成瑰丽的橘红色,室内一片静谧温馨。被人理解,被人心疼的感觉,像一股暖流,缓缓浸润着他曾经坚冰般的心防。
一切,似乎真的尘埃落定了。
沈屿的生活,回归了极致的简单与规律。晨跑、阅读、作画、打理庭院里的花草。不同的是,身边多了一个王曼丽。王曼丽并没有搬来与他同住,她依旧住在自己那栋蓝色屋顶的别墅里,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但她出现的频率极高,几乎每天都会跑来“蹭饭”、聊天、或者干脆赖在画室里看他画画,有时也会拉着他一起去爬山、钓鱼、或者探索宁安市那些隐藏在小巷深处的有趣小店。
她的存在,像一抹鲜亮的色彩,注入沈屿原本略显单调的生活画卷。
她会在沈屿作画时,安静地在一旁看书,偶尔抬头,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他;也会在他陷入创作瓶颈时,用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提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却又偶尔灵光一现的“建议”;她会兴致勃勃地研究新菜谱,然后拉着他一起在厨房里“实验”,结果往往是沈屿无奈地收拾残局,她却吃得津津有味;她还会在夜晚,拉着他坐在阳台的摇椅上,指着星空,讲述那些从网上看来的、半真半假的星座传说……
吵吗?有点。但沈屿发现,自己并不讨厌这种“吵”。甚至,开始习惯并且享受这种充满烟火气和人气的陪伴。
王曼丽的活泼开朗,治愈了他身上的一部分孤寂;而他的沉静稳重,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曼丽,让她在某些时刻,学会了安静与沉淀。两人性格迥异,却又奇异地互补,相处得愈发融洽自然。
无论是沈屿和王曼丽,还是李婉怡,都过上了稳定平静的生活。
李婉怡在阳光孤儿院找到了新的价值和归属感,生活简单而充实,心态愈发平和。
她偶尔会和沈屿、王曼丽一起吃顿饭,气氛虽不热烈,却也和睦自然。她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得来不易的平静,不再奢求更多,内心充满了感恩。
而沈屿和王曼丽,则在宁安这座慢节奏的小城里,经营着属于他们的二人世界。
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宣言,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只有日常琐碎中的温情脉脉和彼此陪伴的安心踏实。
这种平静,对于经历过风浪、看透世情的沈屿而言,恰是最珍贵的状态。对于渴望温暖与归属的王曼丽来说,则是梦想成真的幸福。
春深日暖,庭院里的花草生机勃勃。沈屿站在画架前,画布上是一幅即将完成的春日山居图,笔墨酣畅,意境安详。
王曼丽盘腿坐在旁边的地毯上,抱着笔记本电脑,噼里啪啦地敲打着键盘,写着她天马行空的故事,偶尔抬头,与沈屿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