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10月8日,诸葛亮在五丈原军中去世,享年54岁。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去世后,率军追击,却被蜀汉大军的“诸葛亮木像”吓退(“死诸葛吓走活仲达”),最终蜀汉大军安全撤回成都。
六、身后影响:从“武侯”到“智慧化身”的千年传承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追谥他为“忠武侯”,后世常称其为“诸葛武侯”。他的一生,虽未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但他的忠诚、智慧与担当,却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影响深远。
- 蜀汉的延续与“诸葛遗策”:诸葛亮去世后,按照他的安排,蒋琬、费祎先后担任蜀汉丞相,继续推行他的“休养生息”政策,维持蜀汉稳定达二十年之久;姜维则继承他的北伐遗志,先后十一次北伐,虽未成功,但也延缓了曹魏灭蜀的步伐。直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时,百姓仍对诸葛亮念念不忘,甚至有“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的记载。
- 文化符号的塑造:从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将其列为“忠臣典范”,到东晋恒温北伐时称“若使诸葛亮在,吾不能至此”,再到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塑造成“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的形象不断被升华。他的《出师表》(前后出师表)成为千古名篇,其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名句,成为后世臣子的行为准则;他发明的“木牛流马”“诸葛连弩”(一种能同时发射十支箭的弩箭),也成为古代军事科技的代表。
- 后世的推崇与纪念:历代皇帝都对诸葛亮推崇备至,唐太宗李世民将其列为“武庙十哲”之一(古代祭祀名将的庙宇,诸葛亮是唯一入选的三国时期人物);宋太祖赵匡胤虽删减武庙祭祀名单,却保留了诸葛亮的位置;明清时期,诸葛亮更是被尊为“智圣”,与“文圣”孔子、“武圣”关羽并列。如今,全国仍有多处纪念诸葛亮的遗迹,如成都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五丈原诸葛亮庙等,其中成都武侯祠更是成为“三国文化”的重要地标,吸引无数人凭吊这位“鞠躬尽瘁”的千古贤相。】
评论区
@麻烦你开心: 唯一一个把姓氏推到神坛的人,一个人如果他(她)姓诸葛不用怀疑他(她)的智商
@SoSick: 所以还是那句话:
曹魏有曹魏的风骨,蜀汉有蜀汉的浪漫
而东吴自有东吴的鼠辈
儿郎们,今夜随我闪击江东鼠辈[杀马特]
@阿发哥: 很多人觉得刘备喜欢法正就说法正比诸葛亮厉害
法正那是哥们,会随刘备的意
诸葛亮那是战略家,每一步都算到。
你是刘备喜欢谁?
诸葛亮唯一弱点是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精神压力太大,活不长。
@嘉一: 如果荆州不失的情况下 是有机会的 但是荆州丢了 蜀国最少要有两块根据地才能保证自己的实力不至于被其他两国吊打 后来关羽 张飞又死了 赵云一类的将军也老了 顶级将军几乎没了 下一代还没成长起来 也没几个能用的大将[吐血] 六出祁山诸葛亮是无奈的 战火要燃烧到其他国家的地盘才能保证别人没空攻打自己 尤其是自己很弱的情况下 不然一旦人家蓄力猛攻 那绝对是灭顶之灾 马谡失了街亭 赵云和邓芝又输了箕谷 曹真算准了诸葛亮会打陈仓 派了郝昭这么个狠人 诸葛亮想着劝降郝昭 郝昭告诉他有能耐打死我 硬是用一千多人挡住了丞相几万大军二十多天 [吐血] 而且当时蜀国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人不多 后勤粮草不多 天时也不在 [流泪] 这换成我 当场就得气的原地去世 丞相这一辈子 几乎全是逆风局
@冰点~: 诸葛丞相的军事实力毋庸置疑(诸葛亮和曹操的军事思想代表整个三国时期) 诸葛丞相发明八阵图为后世大唐军神李靖高度评价! 的确做到了张良 韩信 萧何结合体 中国通史一共100集 诸葛亮治蜀就独占2集内政能力满分!
@赢宝: 但是他基本也是韩信张良,萧何的结合体了,唯一有争议的是韩信,诸葛亮治军厉害,军队战斗力很强的,他退军魏国基本不敢追的,追的都被斩了,打仗其实靠的不是奇谋而是治军,治军能力就是最大的军事才能,后来的岳飞,戚继光包括我们的人民解放军,都是这一理论的支持者
@口天吴: 只要有诸葛亮在,就会让你感觉特别稳,神一样的存在。[机智]
@风止意难平: 诸葛亮对比汉初三杰唯一的缺陷就是不能一身三用
@穿云: 诸葛亮要不牛逼,你们高中生就不用背出师表了[看]
@阿晓: 卧龙之后,凡姓诸葛者,都会被高看一眼[灵机一动]
@清、虫: 能被大唐 那边大神 ,排进武庙十哲,你说他牛逼不
秦始皇以帝王霸业视角看“蜀汉贤相”
“这诸葛孔明,倒有几分治世的本事,却选错了主公、走偏了路。”
“他治蜀时‘严明律法、劝农桑、整军备’,倒像我当年在秦国推商鞅变法的路子——都是靠规矩把一盘散沙拧成绳,这点算他有眼光。要是他生在我麾下,让他管蜀地、巴地,定能把那片蛮夷之地治得跟关中一样富庶,比我手下那些只懂打仗的将军有用。”
“但他也犯了两个大错:一是‘认不清大势’。天下分久必合,曹魏占中原、握地利,本就是统一天下的正统,他偏要帮刘备那织席贩履之辈,守着益州弹丸之地喊‘兴复汉室’,这不是逆天命、耗百姓吗?我当年灭六国,从不跟大势作对,该打就打、该统就统,哪会像他这样硬撑?二是‘不懂集权的真义’。他手握蜀汉大权,却还要对刘禅那昏庸小子俯首帖耳,连‘取而代之’的念头都没有——我要是像他这样,早被吕不韦、嫪毐之流架空了。真正的治世能臣,该像李斯那样,既懂做事,更懂帮君主握牢权柄,而不是对着扶不起的主子‘鞠躬尽瘁’。”
“至于他北伐五次、累死五丈原,更是愚不可及。我当年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哪次不是先攒够粮草、练强兵马再动手?他倒好,明知益州贫瘠,还年年折腾,把百姓逼得喘不过气,这哪是治世,分明是误国。要是他敢在我朝这么干,早被我按秦律治个‘耗竭民力’之罪了。”
汉高祖刘邦:“忠得要命,却少点‘活泛’”
“这诸葛孔明,对刘备真是掏心掏肺!刘备把阿斗那扶不起的小子交给他,他居然真的‘鞠躬尽瘁’,连自己小命都搭在北伐上,这份忠,比萧何还死心眼——萧何当年还知道自污名节避我疑心,他倒好,手握蜀汉大权,半点不藏着,也不怕刘禅猜忌。不过他也太死脑筋:明明益州就那么点家底,偏要年年跟曹魏硬拼,不知道先攒粮食、养兵马,跟我当年在汉中忍到时机再打项羽似的。要是他跟我混,我肯定让他管后勤,但得教他‘别太实诚’,不然早被人算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