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方率军一鼓作气,继续向前,摧枯拉朽般击溃了突厥人的抵抗。
阿史那多闻眼见大势不妙,立即令次子阿史那叶尼打着金狼旗聚集大军抵挡唐军攻势,自己则带着数百附离子急急北逃。
苏定方没想到阿史那多闻这样一个突厥大贵族脸皮这么厚实,求生欲望还如此强烈,被阿史那多闻虚晃了一下。
日落时分,战局已定,三千唐军杀的突厥人四散奔逃,突厥人已然丧胆,都在急急逃窜,再无人敢于回头跟唐军作战。
苏定方亲自斩落金狼旗,俘获了阿史那叶尼,却没能捉住阿史那多闻,让苏定方大怒,当即斩杀阿史那叶尼。
在草原上休整一晚,苏定方率军向北追击。
六月末,苏定方没能追上阿史那多闻,却先就追上了北逃的室韦人。
室韦人此时也是有苦难言,被唐军杀散的突厥人一队队的疯狂北窜,虽然突厥人被唐军吓破了胆,一个个急急如漏网之鱼,根本不敢回头望上一眼。
可追上室韦人的时候,却又如狼似虎,将对唐军的恐惧都发泄在了室韦人身上,俨然处于一种非常奇怪的状态之中难以自拔。
室韦人北迁的部落被突厥人冲的七零八落,很多室韦牧民茫然而又恐惧的在草原上四处乱窜,根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又该逃向哪里。
好在突厥人也在逃命,一些室韦部落只是倒霉的阻拦在了他们的逃跑路线上,被突厥人顺便击破。
突厥人在唐军的追击下不敢停留,抢上一些吃的喝的就走了,造成的破坏远不如之前那般严重,好像要将室韦人赶尽杀绝一般。
元贞九年六七月间,整个室韦草原混乱的一塌糊涂,可能自室韦人来到这片草原之后,就从来没有这么乱过。
这比那年雪灾之后,室韦诸部南迁却遭突厥和契丹联合驱逐,败回室韦草原时还要混乱,凄惨。
混乱给了阿史那多闻逃脱的机会,让追击的唐军无法确定他的踪迹,也拖延了唐军的追击速度。
眼见大功就要从手中溜走,苏定方怎能甘心?
这个时候,苏定方展现出了非凡的耐心和智慧,虽然心存急切,却率领大军缓行,让唐军将士慢慢休整。
随后又派出哨探,两天之后他见到了莫贺咄部的几个贵族,莫贺咄部已经被突厥人给冲散了,损失却没那么大。
在突厥人远去之后,又慢慢聚拢在了一起,当衣装,长相都和他们迥然有异的唐人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如同惊弓之鸟的室韦人差点又四散而去。
费了很大的工夫,室韦人才意识到,这些陌生的外来人是突厥人的敌人,也正是他们在追逐突厥人。
对于室韦人来说,这是值得庆幸却又没什么可高兴的一件事情,能把突厥人追的和兔子一般的部族,其凶恶可想而知。
也许正是这些外来人给他们带来了灾祸……
好吧,室韦人的复杂心情可以理解,只不过他们也并不无辜,去年他们南下攻击了扶余城,刚和突厥人厮杀了一场。
一些室韦贵族对唐国并非一无所知,因为他们正是受唐人之邀,才会在去年南下辽东攻打阿史那多闻。
只不过不管是大唐还是前隋,和室韦人都隔着一个突厥汗国,并无什么交往。
这次唐军大举而来,可以说是中原帝国第一次大规模的进入室韦草原,室韦草原离着中原太远了,也太过寒冷。
它的南部和中部是大鲜卑山东麓和东林山西部的一片广袤地区,北部已经延伸进入了西伯利亚荒原,对于现在的中原帝国来说,这已经不是鞭长莫及的问题,是无法保证生存的问题。
经常遭受雪灾的室韦人最有发言权,他们的祖先生活在这里很久了,却一直无法壮大起来,和这里艰难的生活环境以及复杂的种族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即便是突厥人,轻易也不愿来这里游荡,只是象征性的让室韦人献上一些牛羊而已。
对于之前东亚的三大强国来说,室韦草原都属于是一个冬天占了多半年的蛮荒之地,不值得关注。
而实际上,高句丽正是从室韦草原流窜南下的扶余人所建立。
…………
苏定方在见到几个室韦贵族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七月初,从北方吹来的风带上了森森寒意。
这里的春夏秋三季都很短,到了秋季转眼间冬天就会来临。
给苏定方留下的时间不多了,也许只有半个月他就得率军南返,因为大军北上并没有准备冬天的衣物。
到时强要驻留在室韦草原,大军上下很可能会被这里的冬天教做人,那不是中原人常识中的北方的冬天。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就算是人们常说的漠北,比之这里的严寒也要逊色几分。
“我等来此,只为追击突厥叛臣,汝等也与阿史那多闻势不两立,可愿助我擒之?”
见到几个狼狈的室韦贵族,苏定方看着他们形形色色,皆与汉人迥异的样貌,一种身处异域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让他颇为振奋,连身上的疲惫都减轻了几分。
大好男儿,横行于世,纵马横刀,宣威异域,建不世之功,扬千古之名,此为男儿功业乎?
豪情一起,疲惫尽消,直觉得此生至此,虽死无憾矣。
如果是后来人听到他的心声,又正好在他身边,一定会告诉他,不好胡乱立旗,会死人的。
…………
有人立即给几个室韦部族首领用契丹语翻译了一下,见他们茫然无措,又有人用突厥语给他们翻译了一遍。
语言不通,确实是个障碍,比起东北其他部族来,室韦人的语言体系更为杂乱,有些方面还不如靺鞨人呢。
好在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里受突厥役使,有那么一个正好懂些突厥语。
于是搞笑的一幕就此上演,唐人和室韦人用他们的仇敌突厥人的语言开始了交流,让苏定方都感觉到了几分尴尬。
“唐国的大人啊,我们虽然很想帮助你们,可我们的部众被那些魔鬼冲散了,很难聚拢起来。
而且我们还要准备过冬……”
听懂了苏定方的意思,他以为这位唐国的大人想要室韦人聚集勇士,随他去追赶突厥人,顿时开始叫苦。
不过室韦人跟南边的人接触不多,还没有撒谎的习惯,他说的确实是实情,尤其是冬天就快要到了。
想到这个,这位室韦贵族都快要哭出来了,这个冬天对于他们来说将非常难熬。
损失了大批的牛羊,过冬地点也没选好,冬天到来后将有很多人冻死饿死,如果草原上的风雪再大一些,发生了雪灾,室韦人中的大部分人都不再可能熬过这个冬天。
苏定方不管这些,室韦人的死活跟他有什么关系?他要在这片草原下第一场雪之前,追上阿史那多闻。
“不需要你们派人作战,你们给我指派一些熟悉这里的向导为大军指引方向,你们传讯部众,让他们留意阿史那多闻的踪迹。
好好想一想,如果阿史那多闻不死,他会做什么?他在大败之后,同样需要牛羊,人口,当我们离开之后,你们对付的了他吗?”
苏定方不紧不慢的说着话,但流露出来的凶狠却让室韦人胆寒不已。
好在苏定方的提议并不过分,而且非常有道理,苏定方秉性如此,多数时候不会“强人所难”,如果换了裴行俭就不一样了,那厮肯定才不会跟人废话。
几个室韦贵族终是答应了下来,他们在这片草原上生活很久了,有了他们的帮助,唐军的消息一下变得灵通了起来。
大军一直沿着大鲜卑山山麓行进,室韦人的消息不断传来,在第三天,苏定方终于确定,阿史那多闻向东北东林山方向逃窜而去。
苏定方立即选出五百精锐,一人三马,带上足够的干粮,轻装追击而去,其余唐军将士很多不得不换上室韦人提供的战马,落在后面行进。
六天之后,东林山西南百余里处,有着室韦人帮助的唐军在这里终于追上了阿史那多闻,此时阿史那多闻又聚集起了两千多骑。
他们以为已经摆脱了唐军的追击,赶着抢夺来的牛羊,打算到东林山南麓过冬,在这段逃亡的旅程当中,不断有逃散的突厥人加入进来,但更多的突厥人逃向了北方。
从扶余城带过来的两万多骑,此时还跟随在阿史那多闻身边的,就剩下了这一点人马,大部分突厥将领都带着亲近的部下逃散了,没能回到阿史那多闻帐下。
阿史那多闻的两个儿子都被唐军所杀,最聪明的那个女婿还是那么聪明,在离开扶余城,渡过难水时,郑从师谎称病重,留在了后面。
一天晚间,这厮带着一众亲信离开了大军,连夜向北跑进了山中。
阿史那多闻得到消息之后,除了怒上一怒之外,也只能稍微感受一下众叛亲离的苦涩罢了,甚至都没有派人去追他回来。
阿史那多闻只是在心里默默叨咕,南人果然不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