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黎波里的民族团结政府(GNU)和东部的‘国民军’(LNA)及其支持的政府,关于组建统一临时政府和推动全国选举的谈判已彻底陷入僵局,互不相让。
联合国方面的调解基本失效。”
他指着材料上的地图和态势图:“关键风险点在于:第一,时间窗口极其紧迫。我们判断,未来一到三个月,甚至更短时间内,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风险极高。
一旦开打,的黎波里作为权力中心,必然是首要争夺目标,战火将异常激烈。”
“第二,关键基础设施脆弱。首都的米提加国际机场,原是军用基地,战略意义重大,极易在冲突初期就成为被攻击或封锁的目标。
主要港口也是如此。这意味着我们常规依赖的海空撤离通道可能在瞬间被切断。”
“第三,安全环境极端复杂。除了两大势力,各地还有众多民兵武装和地方派别, 局势近乎崩溃。
我们截获的情报显示,已有武装团伙将目光投向了我侨民,抢劫、勒索的风险急剧上升。”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人员基数庞大且分散。”
叶修的声音更加沉重,“经过多方核实,我在利比的各类人员,包括东资企业员工、工程技术人员、个体商户等,总数接近三万人。
主要集中在的黎波里、班加西、米苏拉塔等城市及南部油田。其中不少零散人员联系困难,组织撤离难度极大。”
随着叶修的讲解和两位首长对汇报材料的深入翻阅,办公室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凝重。
总参谋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沙发扶手,副总参谋长的脸色也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三万同胞!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压在他们的心头。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战火纷飞、侨胞仓皇无助的景象。
“……因此,我们认为,必须立即启动最高级别的应急准备,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叶修最后总结道,语气斩钉截铁。
当两位首长翻到汇报材料的最后部分,看到海外作战局已经未雨绸缪。
制定了包括“海空并进”、“陆路转进”、“混合模式”在内的多套详实预案,明确了各种情况下的行动路线、力量运用、指挥协调和后勤保障要点时,他们紧锁的眉头才稍稍舒展了一些。
总参谋长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叶修:“叶修,你们海外局反应很快,工作做得很细,很有前瞻性!
这个判断我同意,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三万同胞的生命安全,是天大的事!”
副总参谋长也重重一拍沙发扶手:“没错!决不能等到炮弹落到头上再想办法!
预案我看过了,思路是清晰的,方向是对的。需要总部协调什么,你们尽管提!”
叶修立刻说道:“两位首长,当前最紧迫的是需要总部批准我们立即进入‘启明’行动预备实施阶段,授权我们启动与各相关军种、部委的应急协调机制。
并允许我们根据预案,开始前期部署和准备工作。”
他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行动计划书,“这是需要您二位签署的初步行动授权文件。”
总参谋长和副总参谋长对视一眼,没有任何犹豫。
总参谋长直接从上衣口袋抽出钢笔,在行动计划书的首页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副总参谋长也紧随其后。
“好!授权给你!”
总参谋长将签好字的文件递给叶修,“总部会全力支持你们。需要海军舰艇前出待命,还是空军运输机预备出动,你直接按预案和相关部门对接,我们给你开绿灯!”
“谢谢首长!”
叶修接过文件,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但他还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请求:
“总长,副总长,我还有一个个人请求。利比局势瞬息万变,远程指挥难免隔阂。
我请求,在今晚与各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后,亲自前往北非前线,在邻近的埃国我大使馆设立前进指挥所,就近指挥协调此次可能发生的撤侨行动!”
听到这个请求,两位首长都愣了一下。副总参谋长下意识地说:
“叶修,你是海外作战局局长,坐镇中枢统筹全局才是你的职责!前线太危险了!”
叶修目光坚定,语气沉着:“副总长,我明白。但‘启明’行动如果启动,将是我国成立以来规模空前、情况最复杂的海外撤侨行动之一。
现场情况千变万化,需要最高指挥员临机决断。
我在集团军带过部队,处置过突发情况,对一线指挥更有经验。
在埃国设立前指,既能靠近现场,掌握第一手信息,又能依托大使馆的设施和渠道,兼顾与国内和利比亚内部的联络。
请首长放心,我会做好安全措施!”
总参谋长沉吟了片刻,看着叶修眼中不容置疑的决心和勇气,他缓缓点了点头:
“好吧!我同意你的请求。你挑选精干人员组成前指班子,乘坐民航航班前往,注意安全保密。
到了那边,一切行动要听从使馆党委的统一领导,同时,给我把三万同胞一个不少地安全带回来的预案执行好!”
“是!保证完成任务!”叶修起身,庄严敬礼。
三个小时后,已是深夜。
位于京西的八一大楼,却迎来了一个不寻常的夜晚。一辆辆挂着不同部委牌照的轿车,悄无声息地驶入大院,停靠在指定的楼前。
公安部、外交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多个关键部委的负责同志,或是常务副部长,或是核心司局长。
脸上都带着凝重和疑惑的神色,步履匆匆地走下汽车,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快速走向那间灯火通明的保密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