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肃清的尘埃落定,仁政的甘霖滋润了略显干涸的人心,狼牙堡如同一柄被重新淬火、磨砺过的利剑,寒光内敛,却蕴含着更为磅礴的力量。府库因抄没而充盈,军队因整肃和赏格而士气高昂,民心因减赋分田而空前凝聚。是时候,将目光再次投向堡墙之外,思考狼牙堡这艘已然成型的大船,该驶向何方了。
议事厅内,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空气中那凝重而兴奋的气氛。巨大的灰岩县及周边地域地图悬挂在中央,上面标注着各方势力的分布与虚实。杨帆坐于主位,左侧是以张玄、诸葛亮、贾诩为首的文臣谋士,右侧是以周丕、霍去病、光羽、毛林、龙且为核心的武将班底。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地图上,等待着决定狼牙堡未来命运的战略抉择。
“诸位,”杨帆开门见山,声音沉稳,“内患已除,根基渐固。然玄荒乱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狼牙堡下一步,该剑指何方?今日,需定下章程。”
他的话音刚落,贾诩便缓缓睁开半阖的眼眸,阴柔的声音率先响起,带着一丝冰冷的杀意:
“主公,赤焰军前番挑衅,虽遭霍将军惩戒,然其败而不伤,退而不服。据影卫密报,赵氏兄弟正积极联络北面风雷帮,意图再度犯境。此獠毗邻我境,骑兵剽悍,若与风雷帮联手,必成心腹大患。依诩之见,当趁其联盟未固,以雷霆之势,发主力东进,一举踏平赤焰原!吞其地,收其马,既可永绝后患,亦可极大增强我军骑兵实力。此乃斩草除根,以攻代守之上策。”
贾诩的策略,核心在于“消除近患”,风格狠辣果决,力求将威胁扼杀于萌芽。周丕、龙且等猛将闻言,眼中顿时爆发出炽热的战意,显然对此极为赞同。与一个明确的敌人正面厮杀,正是他们最擅长和渴望的。
然而,诸葛亮轻摇羽扇,摇了摇头,清越的声音带着一种更为宏大的视野:
“文和先生欲除近患,其心可鉴。然,亮有一虑。赤焰军虽非顶尖强敌,然其据守赤焰原,地势开阔,利于骑兵驰骋,我军若倾力东征,即便能胜,亦必是惨胜,耗时日久。届时,若黑水城修养已毕,趁机自北而来,或风雷帮自东北切入,我军将陷入两面乃至三面受敌之危局。”
他走到地图前,羽扇指向狼牙堡的西面,那里是一片标注着诸多小型势力符号、河流纵横、山地起伏的区域。
“反观西面,‘落星丘陵’与‘澜沧水畔’,势力林立,互不统属,有大小豪强、宗门十余股,彼此攻伐,混乱不堪。此地虽无赤焰军之统一威胁,然资源丰饶,有数处玄石矿脉,澜沧水运可通南麓郡,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若能取之,我可获大量资源,打通南下商路,实力将暴涨!且此地势力分散,我可效‘远交近攻’之策,分化拉拢,逐步蚕食,阻力远小于强攻赤焰军。”
诸葛亮的策略,着眼于“长远发展”和“资源积累”,风格更为稳健和富有谋略,倾向于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并为未来对抗黑水城等更强敌人夯实基础。
张玄沉吟道:“孔明之议,着眼于未来,确是高瞻远瞩。然西进之事,千头万绪,需步步为营,若处置不当,恐引发众小势力联合反抗,亦非易事。东击赤焰,目标明确,虽代价可能较大,但胜在干脆。”
霍去病开口道:“末将以为,赤焰军骑兵虽众,然野马坡一战,可见其军纪涣散,并非铁板一块。若战,末将愿为前锋,寻机破之。然西面地势复杂,水网密布,不利于我骑兵大规模展开,需步卒与舟师配合。”
光羽也补充情报:“据查,落星丘陵最大势力‘七星宗’,其宗主乃真元境巅峰修士,与邻近‘水寨联盟’素有嫌隙。若能利用其矛盾,或可事半功倍。”
厅内顿时分成了两派意见,各有道理,争执不下。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杨帆,等待他的决断。
杨帆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目光在地图的东西两侧来回扫视。贾诩的策略激进,见效可能快,但风险也大;诸葛亮的策略稳健,收益长远,但需要时间和耐心。他深知,作为决策者,不能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选择。
良久,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的光芒。
“文和欲除近患,孔明欲谋远利,皆为我狼牙堡着想。然,我为何不能二者兼得?”
众人闻言,皆是一怔。
杨帆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代表狼牙堡的位置上。
“我意已决!双管齐下!”
“主力,由我亲自统领,周丕、毛林、龙且及大部步卒、匠作营随行,西进落星丘陵!依孔明之策,交攻并用,步步为营,夺取资源,打通商路!”
“偏师,由霍去病统领,配属部分精锐骑兵、连弩队及光羽之神射队,东驻边境!严密监视赤焰军与风雷帮动向,采取守势!若敌来犯,依托工事,坚决反击,挫其锐气!若敌不动,则保持高压威慑,使其不敢妄动,为我西进主力争取时间!”
他目光扫过众将:“霍去病,东线交由你,可能挡住赤焰军,使其不敢西顾?”
霍去病胸膛一挺,眼中战意燃烧:“末将领命!赤焰军若敢来,必让其血染边境,有来无回!”
“周丕、毛林、龙且,西进之路,山高水险,敌情复杂,可能攻坚克难,为我狼牙堡开疆拓土?”
周丕巨斧顿地:“主公放心!俺这斧头,早就渴了!”
毛林沉稳应道:“末将定妥善安排行军扎营,保障后勤。”
龙且狞笑:“正好拿那些不开眼的土鳖试试刀!”
“孔明、文和,随军参赞,西进战略,由你二人细化,务必周全!”
“臣(诩)领命!”诸葛亮与贾诩齐声应道。
“张玄先生,留守狼牙堡,总揽内政后勤,保障前线供给!”
“臣,定不辱命!”
战略方向,就此确定。一套主力西进取资源、偏师东防御强敌的宏大战役构想,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这既采纳了诸葛亮的发展方略,也兼顾了贾诩对近患的警惕,更展现了杨帆作为最高统帅的魄力与平衡能力。
不同谋士风格的碰撞,最终融合成了一个更为完善、更具前瞻性的战略决策。
狼牙堡的战争机器,再次开动。只不过这一次,它的目标更加明确,步伐更加沉稳,獠牙更加锋利。
新一轮的扩张,伴随着冬日的寒风,正式拉开了序幕。东线剑拔弩张,西线风云再起。狼牙堡的旗帜,即将插上更远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