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身边的宦官高力士说:“你跟着朕多年,还算忠心,但你要记住,赵高当年也是秦始皇信任的人,可秦始皇一死,他就变了。宦官不能掌权,更不能干预朝政,这是赵高用秦朝的灭亡换来的教训,朕却忘了,如今后悔也晚了!”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深知“兵权旁落”的危险:“秦朝的赵高,不过是个宦官,却能调动军队、废立皇帝,为何?因为秦始皇把兵权、政权都交给了他信任的人,却没留下制约的办法。五代时期的节度使,就像一个个赵高,手里有兵,就敢反叛朝廷,这都是一个道理。”
他随后推行“杯酒释兵权”,将地方兵权收归中央,又设立“二府三司”,分割相权,还规定“宦官不得干预军政”,对大臣们说:“朕这么做,不是不信任你们,而是怕日后出现赵高那样的人,利用兵权作乱。秦朝因赵高而亡,五代因藩镇而乱,朕不能让宋朝重蹈覆辙!”
朱元璋出身贫苦,对贪官污吏、奸佞小人深恶痛绝。他称帝后,特意在宫中立下铁牌,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朝政,违者凌迟处死”,而这一规定的直接灵感,就来自赵高。
在《皇明祖训》中,朱元璋明确写道:“秦之赵高,欺主罔上,谋危社稷,卒致天下大乱,此乃宦官干政之祸也。朕见前代宦官多有忠良者,然奸邪之辈亦不少,若使他们掌权,必如赵高之流,祸国殃民。故朕立铁牌,非不信任宦官,实乃防赵高之祸重演也。”
召集所有宦官训话:“你们记住,赵高当年就是因为多管闲事,才一步步爬到权力顶峰,最后害了秦朝。你们所有人都记住,谁敢学赵高,死!”
雍正帝在位期间,设立军机处,加强君主集权,同时也重用宦官(如苏培盛),但对宦官的管控极为严格。
当他看到天幕中中赵高“指鹿为马”时:“赵高之恶,不在于他是宦官,而在于他‘欺君’——明明是鹿,却硬说是马,逼着大臣们站队,这是要架空皇帝、掌控朝政啊!”
他对军机处大臣说:“朕重用苏培盛等人,是因为他们办事麻利,但朕始终盯着他们,不让他们与外臣勾结。赵高当年能得逞,就是因为胡亥昏庸,听之任之。朕若像胡亥那样,苏培盛也可能变成赵高;但朕若时刻清醒,他们就只能老老实实办事。”
明成祖靠“靖难之役”夺权,期间宦官曾为他传递情报,因此他继位后重用宦官(如郑和),但对宦官兵权严防死守。
朱棣:“朕派郑和下西洋,是让他宣示国威,并非让他掌兵;派宦官去各地巡查,也是让他们汇报民情,而非干预军政。赵高当年能调动军队,就是因为始皇让他掌了‘符玺令’,能代传军令——朕绝不会让宦官碰兵符,这是赵高用秦朝灭亡换来的规矩!”
天幕继续播放
【九、乾隆:盛世背后的“守旧者”
时代背景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在位期间(1735-1799年),是清朝的“康乾盛世”顶峰,但此时世界正发生巨变——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美国宣布独立,法国爆发大革命,资本主义浪潮席卷全球,而清朝仍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闭关锁国,固步自封。
核心罪行
1. 闭关锁国,隔绝中外交流:乾隆年间,清朝进一步加强海禁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即“广州十三行”),严禁民间与外国通商,禁止西方传教士来华,也禁止华夏商人出海贸易。
这一政策导致华夏无法及时了解世界发展趋势,错过了工业革命的机遇,技术、经济、思想逐渐落后于西方。
2. 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文化:乾隆时期是清朝文字狱最严重的阶段,据统计,乾隆朝文字狱多达130余起,远超康熙、雍正两朝总和。
凡是涉及“反清”“夷狄”“敏感历史”的书籍、文章,作者及其家属、刊刻者、收藏者均会被严惩,甚至满门抄斩。
大量珍贵的文化典籍被销毁(如修《四库全书》时,销毁“违禁”书籍达3000余种、15万余册),思想文化领域陷入“万马齐喑”的局面。
3. 奢靡腐化,耗尽国库积蓄:乾隆自号“十全老人”,好大喜功,多次南巡(六次),每次南巡都耗费巨额钱财——沿途官员为讨好皇帝,大肆修建行宫、搜刮民财,导致国库空虚;
他还宠信大贪官和珅,和珅掌权20余年,贪污受贿的财产相当于清朝15年的财政收入,官场腐败之风盛行,清朝的统治根基开始动摇。
历史影响
- 对当时:闭关锁国导致华夏与世界脱节,西方列强已开始在全球扩张,而清朝对此毫无察觉;
文字狱压制了思想创新,科技、文化发展停滞;
国库空虚与官场腐败,引发了乾隆晚年的白莲教起义,清朝由盛转衰的趋势已无法逆转。
- 对后世:乾隆的守旧政策为近代华夏的屈辱史埋下伏笔——半个世纪后,鸦片战争爆发,清朝因武器落后、思想僵化而惨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华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文字狱对文化的破坏,也导致华夏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被压制,影响了近代华夏的思想启蒙。
争议与反思
“康乾盛世”常被视为清朝的“黄金时代”,乾隆也被部分人视为“明君”。
但客观来看,乾隆的“盛世”更多是“落日余晖”——他继承了康熙、雍正留下的稳定局面,却未能顺应时代潮流,反而以“天朝上国”的傲慢拒绝变革,最终让华夏错过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会。
他的罪行不在于“作恶”,而在于“守旧”——在历史的关键转折点,他的短视与傲慢,让华夏付出了百年屈辱的代价。】
评论区
「摸摸: 雍正死得太早,乾隆活得太久」
「骚包大作: 康熙打天下,雍正治天下,乾隆玩天下[捂脸][捂脸]」
「?*:.?? ? ?? .:*?→_→: 乾隆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回了自晚唐末年丢失了1000多年西域,改名新疆故土新归」
「千若: 从闭国门开始他就昏庸了,跟李隆基一样早点死就是明君[捂脸]」
「心如止水→_→: 所谓十全武功……实则没几个完胜,不过从是否达到战略目的来说,确实是胜了。」
「千斤: 闭关锁国60年就是衰退的开始!乾隆最对得起的就是自己,活的潇洒活的久」
「娟: 有爷爷,爸爸打下和治理好的江山,而他自己也很聪明和幸运全部胜仗,到后面不励精图治,反而游山玩水,奢侈享乐风气,闭关锁国,这时英国已经发明了蒸汽机和枪,落败」
「无为而治: 四大发明火药被人家拿去制枪制炮,自家还在上烟花,也是他功劳吧?」
「月初七: 清代乾隆帝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一万三千六百卷对满清不利的书籍,焚毁了15万册书籍,销毁了170多种版本和8万多块版片。同时,他们也销毁了明代宫廷和各部的档案,导致了数量巨大的明代档案的消失。」